凡是以前看過武俠小說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一些功夫高手,剛開始資質平平,但后來因為機緣巧合,突然打通任督二脈,然后功力大增。然而,任督二脈并沒有小說中描述的那般神話,這兩條經(jīng)脈其實就是人體的很平凡的兩條經(jīng)脈。
在中醫(yī)經(jīng)絡中,分為十二正經(jīng)和奇經(jīng)八脈。任督二脈是奇經(jīng)八脈的其中兩條,由于任督二脈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所以常與十二正經(jīng)合稱“十四經(jīng)”。但在奇經(jīng)八脈中,通常人們能夠被廣泛記住的,卻只有任督二脈。
揭開“任督二脈”的神秘面紗,讓它從此走下玄壇!
一、揭開任脈的神秘面紗
我們先來看看任脈,任脈是人體前面的一條經(jīng)脈,它的巡行路線是怎樣的呢?《黃帝內(nèi)經(jīng)》對任脈的循行路線是這樣記載的:“任脈者,起于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里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
也就是說,任脈起于胞中,下出會陰,至陰阜,沿著腹胸正中線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頜部,環(huán)繞口唇,沿著面頰、分行至目眶下。任脈有一個分支,就是從胞中分出后,向后與沖脈循行于脊柱前。
在中醫(yī)看來,每個經(jīng)脈都有病變的時候。那么,任脈病了會是怎樣的呢?在《素問·骨空論》記載了任脈所發(fā)生的病變,大致是:“任脈為病,男子內(nèi)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比蚊}具有總任一身陰經(jīng)、調節(jié)陰經(jīng)氣血,調節(jié)月經(jīng),妊養(yǎng)胎兒等作用。如果任脈出現(xiàn)了病變,自然與這方面有關。那么具體會有什么樣的癥狀呢?
揭開“任督二脈”的神秘面紗,讓它從此走下玄壇!
任脈不通可表現(xiàn)為月經(jīng)不調,經(jīng)閉不孕,帶下色白,小腹積塊,脹滿疼痛,游走不定,睪丸脹痛,疝氣;任脈虛衰可表現(xiàn)為胎動不安,小腹墜脹,陰道下血,甚或滑胎,月經(jīng)愆期或經(jīng)閉,或月經(jīng)淋漓不盡,頭暈目花,腰膝酸軟等。
任脈為“陰脈之?!?,上面有20多個穴位,而這些穴位也是可以治病的啊。所以,任脈也有它獨特的養(yǎng)生保健作用。
任脈這條經(jīng)絡上的穴位又主要可以預防和治療什么樣的疾病呢?經(jīng)綜合統(tǒng)計,任脈這條經(jīng)絡及經(jīng)絡上的穴位可以防治前列腺炎、陽痿、早泄、盆腔炎、附件炎、白帶病;胃痛、消化不良、胃潰瘍;以及失眠、胸悶、氣短、腰痛等癥。
那么,任脈上的穴位有哪些呢?這也是很多人關注的話題。任脈起于會陰穴,止于承漿穴,單24穴(會陰、曲骨、中極、關元、石門、氣海、陰交、神闕、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闕、鳩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璇璣、天突、廉泉、承漿)。
在任脈上的諸多穴位中,尤其是會陰、關元、氣海、神闕、中脘、膻中、承漿等穴為養(yǎng)生要穴。任脈起源于會陰,會陰穴具有調經(jīng)補腎、清利濕熱的作用,可用于二便不利或失禁,痔疾,脫肛;遺精,陽痿,陰部癢;溺水窒息,昏迷,癲狂等癥。那么會陰的具體位置在哪里呢?在會陰穴,男性當陰囊根部與肛門連線的中點女性當大陰唇后聯(lián)合中與肛門連線的中點。
再來講講神闕,這個穴位就是我們常說的肚臍眼兒,具有培元固本、回陽救逆、補益脾胃、理氣和腸等功效,可用于中風脫證,四肢厥冷;泄瀉,偏身出汗;水腫等癥。
再來說說中脘穴,我們通常所說的心窩,就在中脘穴,具體位置是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具有健脾和胃、消積化滯、理氣止痛等作用;適用于胃脘痛,嘔吐,呃逆,吞酸;腹脹,泄瀉,飲食不化;咳喘痰多;黃疸;失眠等癥。
再來說說膻中穴,這個穴位在小說中也是至關重要的穴位。膻中這個穴位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的地方,具有寬胸理氣、寧心安神的作用;適用于氣喘,胸前,胸悶;心痛,心悸;乳汁少,呃逆,噎膈等癥。
最后來講講承漿穴,這個穴位在小兒推拿中經(jīng)常會使用到。承漿這個穴位在面部,當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具有祛風通絡、疏調任督的作用;適用于口眼歪斜,牙齦腫痛,流涎;癲狂;遺溺等癥。
關于任脈我們就簡要介紹到這里,下面我們來看看督脈。
二、揭開督脈的神秘面紗
督脈是在我們身體背后的一條經(jīng)脈,也是被稱為“陽脈之?!钡慕?jīng)脈。先來看看督脈長啥樣?也就是它的巡行路線是怎樣的?在《黃帝內(nèi)經(jīng)》是這樣記載的:“督脈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絡循陰器合篡間,繞篡后,別繞臀,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nèi)后廉,貫脊屬腎,與太陽起于目內(nèi)眥,上額交顛,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髆,內(nèi)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huán)唇,上系兩目之下中央?!?
也就是說督脈起于小腹部橫骨的中央(女子為胞宮,男子為精室),與沖、任脈同源,之后出于會陰部(在女子則系于尿道外口,在男子則循陰莖),再繞行于肛門的后面,然后繞到臀部,從尾骶骨沿著脊內(nèi)上行,至項后風府穴進入顱腔中,絡腦,再沿著正中線上行至頭頂,循前額正中線到鼻柱下方,至齦交穴而止。
揭開“任督二脈”的神秘面紗,讓它從此走下玄壇!
說到這里,只是把督脈的主線講完了,然而督脈是有幾個分支的,第一個分支從會陰分出后,到足少陰腎經(jīng)與足太陽膀胱經(jīng)的絡脈相合,從腎經(jīng)經(jīng)脈經(jīng)過大腿內(nèi)側后緣上行,貫穿脊柱而連于腎臟。督脈的第二個分支從少腹直上,貫穿于肚臍中央,再上貫心直到咽喉,然后上行到面頰并環(huán)繞口唇,再上行進入瞳孔。督脈的第三個分支在眼部,與足少陽膽經(jīng)起于目內(nèi)眥,上行于額,交于顛頂,內(nèi)入絡于腦,然后再出來分別下行至脖子,沿著肩膀,夾著脊柱向下,直到腰部,內(nèi)入循脊梁骨連絡于腎,在男子則循著陰莖至會陰部。督脈的第四個分支是從脊內(nèi)分出,歸屬于腎。
督脈作為陽脈之海,也一樣可能會受到病邪的侵襲,那么督脈病了又會怎樣呢?《黃帝內(nèi)經(jīng)》是這么說的:“督脈為病,脊強反折。此生病,從少腹上沖心而痛,不得前后,為沖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遺溺嗌干。”翻譯一下,就是督脈出現(xiàn)病變,大部分會是脊背僵痛像折斷了一般;少腹有氣上沖而心痛,女子不孕,小便不通或淋瀝點滴,痔瘡,遺尿,咽喉干燥等癥。
再具體一點的話,大致就是這樣的:邪犯督脈可出現(xiàn)牙關緊閉,頭痛,四肢抽搐,甚則神志昏迷、發(fā)熱等表現(xiàn); 督脈虛衰可出現(xiàn)頭昏頭重,眩暈,健忘,耳鳴耳聾,腰脊酸軟,佝樓形俯等表現(xiàn);督脈陽虛可出現(xiàn)背脊畏寒,陽事不舉,精冷薄清,遺精,女子少腹墜脹冷痛,宮寒不孕,腰膝酸軟等癥狀。
督脈上的穴位也比較多,也能預防和治療一些疾病。比如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僵直性脊柱炎、頸椎病;小兒消化不良、頭痛、發(fā)燒、中風、脫肛、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退行性關節(jié)炎、膽囊炎等疾病,都可以通過督脈的穴位來調解。
督脈起于長強穴、止于齦交穴,單28穴。分別是長強、腰俞、腰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臺、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戶、強間、后頂、百會、前頂、囟會、上星、神庭、素髎、水溝、兌端、齦交等。重點來說說長強、命門、大椎、風府、百會等穴。
我們先來講講長強穴,這個穴位的位置跟會陰一樣,比較令人尷尬。長強這個穴位的位置在尾骨端下0.5寸,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具有鎮(zhèn)痙熄風、清熱利濕、固脫止瀉等作用;適用于泄瀉,便血,便秘,痔疾,脫肛;癲狂癇等癥。
再來講講命門穴,一聽這個穴位的名字,就知道非同尋常。命門這個穴位在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具有壯陽益腎、強壯腰膝、固精止帶、疏經(jīng)調氣等作用;適用于遺精,陽痿;月經(jīng)不調,帶下;泄瀉;腰脊強痛等癥。
再來說說大椎穴,這個穴位在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具有解表清熱、疏風散寒、熄風止痙、肅肺寧心等作用;適用于熱病,瘧疾,骨蒸盜汗;周身畏寒,感冒,目赤腫痛,頭項強痛;癲癇;咳喘等癥。
再來說說風府穴,這個穴位在項部,當后發(fā)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中;具有疏散風邪、清心開竅、通利機關等癥作用;適用于中風不語,半身不遂,癲狂;頸痛項強,眩暈,咽痛等癥。
最后來說說百會穴,這個穴位可以說是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穴位,相傳古代神醫(yī)扁鵲,在路過虢國的時候,虢國太子假死,都準備要入殮了,被扁鵲救活了,其中就用到了百會穴。那么,百會穴真有這么神奇嗎?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百會穴在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具有平肝熄風、升陽益氣、醒腦寧神、清熱開竅等作用;適用于眩暈,頭痛;昏厥,中風偏癱,不語;脫肛,陰挺;癲狂不寐等癥。對于百會穴的這么多功效,那么扁鵲救治虢國太子所用百會穴就取它的什么作用呢?應是取了百會穴的“醒腦寧神、清熱開竅”的作用,這也正符合百會穴主治中“昏厥,中風偏癱,不語”的作用。
關于任督二脈的基本情況,就簡要介紹到這里了。從上面的知識我們可以看到,武俠小說將“任督二脈”妖魔化了,只要能夠明白其中真諦,關于那些被賦予神秘色彩的面紗揭開,將那些被“玄幻化”的色彩也就不攻自破了。我們應該從小說中回歸現(xiàn)實,接受任督二脈原本就是人體兩條經(jīng)脈,具有養(yǎng)生防病的作用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