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種植

作者:shengli  時間:2020-06-13 13:44:27  來源: 大眾養(yǎng)生網(wǎng)

黃芩別稱元芪、北芪,屬多年生長豆科植物草本植物深根莖綠色植物,多生長發(fā)育在旱災春陽荒山或春陽林邊沿、灌叢間,土壤層濃厚的沙質土土壤中。在植全過程中,忌高溫、忌重茬,不適合與土豆輪種。習性:喜清涼氣侯,耐干旱、、耐低溫、怕澇。根供藥用價值,具備補氣血、益氣固、托瘡撥毒等作用。今日我就和大伙說一下黃芩的種植技術。

1、翻耕上肥

黃芩系深根綠色植物,以種植于土壤層濃厚、排水管道優(yōu)良的泥沙地或沙壤土地為宜,下潮地、重鹽堿地不適合種植,不然易導致爛根,影響生長發(fā)育。前茬以豆科植物、莎草科農作物為宜,土壤層微酸堿性或中性化為宜。

一般畝施有機肥料1000-4005kg,二胺15kg,磷鉀肥45kg,微生物鉀肥5kg,勻稱追施,隨后開展深松,栽種前一周開展覆亞膜,覆亞膜有益于土壤溫度回暖,便于種子萌發(fā)。

2、播期及栽種方式

一般在四月中下旬開展栽種,挑選深褐色圓潤有光澤度的種子,用碎石子磨擦少損害種皮,栽種前要50%的高錳酸鉀溶液對種子開展侵泡2-4鐘頭消毒殺菌,待種澎漲后隨時隨地撈起來開展栽種。畝用種量在2-2.3kg,選用全膜遮蓋技術性栽種時,栽種行間距維持在15-20cm上下,深種2cm上下。

3、間苗定苗

在苗高3-5cm時,要人工服務投苗,對苗太密的進行間苗,去弱留壯,缺苗的立即補足。

4、施肥注水

黃芩在株高15cm上下或生長發(fā)育最佳時期各施一次施肥,在壟旁旋耕上肥,畝施6-8kg的尿素溶液,噴灑磷酸二氫鉀60-80g。夏天澆灌時要在早中晚進行,下雨時不澆灌,如遇洪水應立即排水管道,另外要防止爛根死苗。

5、害蟲防治

霜霉病病發(fā)前期用代森錳鋅、三唑酮、三唑酮、烯肟菌脂、醚菌脂等噴霧器,間距10天一次,持續(xù)2-3次;紫紋羽病傷害黃芩根處,導致爛根,主莖由上而下黃萎,最終整棵身亡,應拔出來病株損壞,病穴用生石灰粉消毒殺菌,能用惡霉靈、丙環(huán)唑等藥物預防,嚴禁應用危化品、高殘留化肥;芽蟲用啶蟲脒、啶蟲脒、吡蚜酮等藥物,豆莢螟能用甲維鹽、阿維菌素、菊酯類等預防,間距一周一次,連防2-3次。

6、獲得生產加工

黃芩每一年刨收一次,也是有2年或三年刨收一次的。十月上中旬開展獲得,刨收時先將地面上的一部分切掉,用挖機開展刨挖,能夠節(jié)省成本省人工服務。將獲得的黃芩根開展晾曬,修去根毛,分等綁成幾捆,放到自然通風陰涼的地方,待售。

健康教育知識:黃芩素來被覺得是益氣固表的能人,特別是在善于補氣血,適度服食能溫補氣補血、健脾胃生陽,有利于增強抵抗力,合適體質虛寒、容易感冒、畏冷的群體。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yǎng)生食療

穴位大全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