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濕熱,病名為病。濕熱亦稱中焦。腸胃濕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胃腸消化道疾病。本病主要是由于邪熱進入,引起腸胃病變。胃腸濕熱多是由于飲食不規(guī)律,或者是吃得太油膩。
腸胃濕熱癥狀主要表現為急驟起病,惡心頻繁,嘔吐吞酸,瀉下急迫,便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心煩、尿短,舌苔黃膩,脈數少,舌苔黃黃,口臭,多為橘子色,口臭等都是腸胃濕熱癥狀。
治療以清熱利濕為主。在治療的時候,首先要改掉不良的飲食習慣,多食清淡的食物,少吃油膩、辛辣、過甜的食物,不要喝酒,同時要增加運動量。具有寒涼、淡味或苦、清熱作用的食物,如莜麥、玉米、薏米、小麥、小米、赤小豆、綠豆、蠶豆、苦瓜、黃瓜、冬瓜、大頭菜、空心菜、金針菜、莧菜、萵苣、茭白等。
在飲食方面,要注意飲食要有規(guī)律,吃一頓飽一頓對脾胃傷害大,還要注意飲食要有節(jié)制,不能吃得過飽、不酗酒,不宜多食含肥甘厚味(肉類)、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夏季清熱的西瓜、綠豆湯、薏米水適量用,另外在心情方面,保持愉快的心情對調理也很有好處,中醫(yī)的九字養(yǎng)生箴言“避寒暑,節(jié)飲食,和喜怒”非常適合。要自己去關心自己,只要注意,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身體就會調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