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心率正常值是多少,你的心率是120倍。它已經(jīng)是心動過速。正常心率在60到100倍之間。指導意見:如果您被診斷患有甲亢,您必須遵照醫(yī)生的建議,同時服用西藥,如甲氨蝶呤片,以及口服藥物。有必要定期檢查血液常規(guī),因為它可以導致藥物來源的白細胞減少。如果白細胞較少且需要口服,例如沙哈洛爾,則需要定期檢查血脂與血糖等。希望你能全面檢查,系統(tǒng)用藥。
甲亢中醫(yī)治療:
1、氣郁痰阻
【主證】:頸前正中腫大,質軟不痛,頸部覺脹,胸悶、喜太息,或兼胸脅竄痛,病情常因情志波動有關,苔薄白,脈弦。
【病理】:氣機郁滯,痰濁壅阻頸部,故致頸前正中腫大,質軟不痛,頸部覺脹,因情志不舒,肝氣郁滯,故胸悶,太息,胸脅竄痛,且病情常隨情志而波動。苔薄白,脈弦,為肝郁氣滯之象。
【治法】:理氣舒郁、化痰消癭。
【方藥】:四海舒郁丸加減。胸悶、脅痛者,加柴胡、郁金、香附理氣解郁。咽頸不適加桔梗、牛蒡子、射干、木蝴蝶等利咽消腫之品。
2、痰結血淤
【主證】:頸前出現(xiàn)腫塊,按之質地較硬或有結節(jié),腫塊經(jīng)久不消,胸悶,納差,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或澀。
【病理】:氣機郁滯,津凝成痰,痰氣交阻,日久則血行不暢,血脈淤滯。氣、痰、淤壅結頸前,故癭腫較硬或有結節(jié),經(jīng)久不消。氣郁痰阻,脾失健運,故胸悶、納差。苔白膩、脈弦或澀,為痰結血淤之象。
【治法】:理氣活血,化痰消癭。
【方藥】:海藻玉壺湯加減。結塊較硬及有結節(jié)者,可酌加黃藥子、三棱、莪術,露蜂房、山甲片、丹參等,以增強活血軟堅,消癭散結的作用。郁久化火而見煩熱、舌紅、苔黃、脈數(shù)者,加夏枯草、丹皮、玄參以清熱瀉火。納差,便溏者,加白術、茯苓、淮山藥健脾益氣。
3、肝火旺盛
【主證】:頸前輕度或中度腫大,腫塊柔軟。煩熱,自汗,多食易饑,性情急躁易怒,面部烘熱,口苦等癥。肝火亢旺致胃熱熾盛,故腐熟過甚,而見多食易饑?;馃崞冉蛲庑?,故自汗出。肝火上炎;風陽內盛則致眼球突出、手指顫抖。舌紅、苔黃,脈弦為肝火亢旺之象。
【治法】:清肝泄火
【方藥】:梔子清肝湯合藻藥散加減。煩躁易怒,脈弦數(shù)者,可加夏枯草、龍膽草清肝瀉火。鳳陽內盛,手指顫抖者,加石決明、鉤藤、白蒺藜、牡蠣平肝熄風。多食易饑加生石膏、知母清泄胃熱。
4、心肝陰虛
【主證】:癭腫或大或小、質軟,起病較緩,心悸不寧,心煩少寐,易出汗,手指顫動,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質紅,舌體顫動,脈弦細數(shù)。
【病理】:痰氣郁結,故見癭腫?;鹩魝帲年幪澨?,心失所養(yǎng),故心悸不寧,心煩少寐。肝陰虧虛,筋脈失養(yǎng),則倦怠乏力。肝開竅于目,目失所養(yǎng)則眼干目弦。肝陰虧虛,虛風內動,則手指及舌體顫抖。舌質紅,脈弦細數(shù)為陰虛有熱之象。
【治法】:滋養(yǎng)陰精,寧心柔肝。
【方藥】:天王補心丹加減。脅肋陷痛者,可信一貫煎加枸杞子、川楝子養(yǎng)肝疏肝。手指及舌體顫抖者,加鉤藤、白芍平肝熄風。大便稀溏,便次增加者,加白術,苡仁、淮山藥、麥芽健運脾胃。耳鳴、腰酸膝軟者,酌加龜板、桑寄生,牛膝、菟絲子滋補腎陰。病久正氣傷耗、精血不足而見消瘦乏力,婦女月經(jīng)量少或經(jīng)閉,男子陽痿者,可酌加黃芪、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制首烏等補益正氣、滋養(yǎng)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