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密度增高,對于身體的危害還是比較嚴重的,因為骨質密度的增高,會嚴重的影響到身體的健康,特別是骨質的健康,所以很多得了這種疾病的人,就想具體了解一下,骨質密度增高的病因病理,以及臨床的表現(xiàn),為了你能盡快的了解,就來看看下面解答。
骨質密度增高見于下列情況:
(1)骨硬化性增生:骨硬化增生是骨量增多的結果.它是機體的一種代償性反應,可見于許多疾病.局部性骨硬化增生見于慢性炎癥和惡性骨腫瘤等.普遍性骨硬化見于石骨癥,腎性骨硬化和氟骨癥等.X線表現(xiàn)為骨密度增高,皮質增厚,骨干變粗,骨髓腔變窄或消失,骨小梁消失呈致密的影像.骨肉瘤中出現(xiàn)的腫瘤骨雖然顯示骨增生硬化,但它不是機體的代償反應,而是腫瘤組織的一部分.
(2)骨壓縮:骨壓縮使單位體積內骨量增加,因而骨密度增高.骨壓縮最常見于椎體壓縮性骨折,此外亦見于骨缺血壞死中,后者密度增高的影像多不均勻.
(3)骨內鈣化:骨內病變組織如腫瘤,炎癥組織.骨髓病變和缺血性疾病均可引起骨內鈣化,表現(xiàn)為密度較高且無結構的顆粒狀影像.
(4)骨內異常礦物質沉積:鉛,磷和鉍等進入人體大部沉積于骨內,于生長期主要沉積在生長較快的干骺端部分,表現(xiàn)為密度增高的橫帶.于成年人則不易顯示
骨肉瘤(Osteosarcoma)
[病因病理]
骨肉瘤在原發(fā)惡性骨腫瘤中最常見,主要見于15~25少年,男多于女約一倍。腫瘤部位多在長骨干骺端,以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及肱骨近端最常見。腫瘤主要組成成分為腫瘤性成骨細胞、腫瘤性骨樣組織和腫瘤骨。
(股骨骨肉瘤(成骨型)。股骨下段髓腔內毛玻璃樣密度增高,局部有大量腫瘤骨呈絮片放射狀伸入軟組織腫塊中,其上方鄰近之骨膜新骨呈三角形“袖口狀”。)
[臨床表現(xiàn)]
疼痛和腫脹為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開始時常呈間歇性隱痛,迅速轉為持續(xù)性劇痛。局部捫診壓痛明顯,表面皮膚發(fā)熱變紅,伴有靜脈怒張。全身情況在初期尚佳,在后期或腫瘤生長迅速時往往有發(fā)熱、全身不適、體重減輕、貧血及進行性消瘦。常伴有肺部轉移。
(脛骨骨肉瘤(溶骨型)。脛骨上端偏內側骨松質蟲蝕狀骨破壞,局部骨皮質消失。)
[影像學表現(xiàn)]
1.長骨骨干骺端的骨肉瘤大都起自骨內,在髓腔產(chǎn)生不規(guī)則的骨破壞或硬化。病變一般逐漸擴展,侵占大部分干骺區(qū),再向骨干方向進展.但一般不會很長。
2.腫瘤同時向周圍或偏一側擴展,破壞骨皮質,侵至骨膜下掀起骨膜,產(chǎn)生骨膜增生硬化,形成與骨皮質平行的層狀或與皮質垂直的“放射針”樣陰影。
3.病變進一步發(fā)展,腫瘤穿破骨膜侵入周圍軟組織中,形成軟組織腫塊,于其中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腫瘤性新骨。此時,腫瘤上、下邊界附近的殘留骨膜反應呈三角形,稱Codman三角。
4.骨肉瘤一般不侵犯關節(jié),在骨骺板未愈合前,肉瘤為軟骨所阻,不侵及骨骺。
5.分化成熟的肉瘤新骨形成明顯,骨質破壞較少,成為以骨質增生為主的成骨型骨肉瘤,其惡性程度一般較低,生長較緩慢。
6.分化原始的肉瘤新骨生長很少,骨質破壞顯著,成為以破骨為主的溶骨型骨肉瘤,其惡性程度一般較高,生長較迅速。實際上,多數(shù)病例為兩者的混合型。
[鑒別診斷]
需與慢性化膿性骨髓炎、尤文氏肉瘤、轉移性骨腫瘤鑒別。
慢性化膿性骨髓炎髓腔彌漫性密度增高,皮質增厚,但無骨質大塊破壞或腫瘤骨形成,軟組織腫脹亦不明顯。若見死骨存在,骨髓炎的診斷更明確。
尤文氏肉瘤表現(xiàn)為髓腔內斑點狀、鼠咬狀溶骨破壞,范圍較長,多見蔥皮樣骨膜反應。
轉移性腫瘤較少侵犯膝關節(jié)附近的骨胳,好發(fā)于骨盆及脊柱等,骨質改變多為溶骨性,大多無骨膜反應和軟組織腫塊。
骨質密度增高的病因病理和臨床表現(xiàn),以上就為大家做了詳細的介紹,如果你出現(xiàn)了這種疾病,那么一定要引起自己的重視,了解它的病因病理以及臨床的表現(xiàn)以后,要盡快的通過正規(guī)醫(yī)院,進行正確的治療,讓自己盡快的康復,這樣才能生活質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