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膿腫未形成前的處理
與急性扁桃體炎一樣,需靜脈給予足量抗生素,控制炎癥擴散,制止膿腫形成,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給予輸液,對癥處理。
2.膿腫形成后的處理
(1)針刺抽膿
在明確膿腫形成的同時,可以通過穿刺來明確膿腫形成的部位和膿腫的部位。粘膜表面麻醉后,選擇膿腫最大、最軟的部位為0.5%~1%的地卡因粘膜表面麻醉,盡量不要刺入,以免誤傷咽旁的大血管。當針入膿腔時有空虛感,回抽時即有膿液排出,膿液盡量排出。
(2)切割引流管
于局部麻醉下切開膿腫穿刺部位引流。如果不能確定切口的位置,就從懸雍垂根部作一假想水平線,將舌腭弓游離緣下端作一假想垂直線,二條線交稍外,即為適合做切口。切開1~1.5 cm,切開粘膜及淺層組織(不可過深),用一血管鉗將外方順肌纖維逐層分離,將軟組織逐層分離,直接排膿。
(3)在膿腫期行扁桃體切除術
一般來說,在急性扁桃體炎癥消退后2~3周后才能進行手術。但是對扁桃體周圍膿腫,確診后或切開排膿后數(shù)日,在足量抗生素控制下,可施行患側(cè)扁桃體切除術,尤其適用于病程較長,多次切開排膿仍未治愈的病人。此時扁桃體的被膜與扁桃體窩之間已有膿液分離,因此,手術剝除扁桃體容易,出血少,疼痛輕。扁桃體切除后,膿腔完全開放,排膿徹底,易于治愈。早期清除扁桃體可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也可避免再次手術時的痛苦及因瘢痕形成而剝除扁桃體的困難。
3.膿腫消退后的處理
應該在膿腫消退兩周后,扁桃體切除以防止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