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腳刺是我們國家常見的中藥之一,雞腳刺的藥用歷史非常的久遠,很多久遠的醫(yī)藥典籍里面就有著雞腳刺的記載,雞腳刺有很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我們來看一下。
【別名】 刺黃芩、刺小檗、三顆針、壓妹刺(《貴州民間方藥集》),刺黃連(《貴陽民間藥草》)。
【來源】 為小檗科植物 安徽小檗 的 根 。全年均可采挖。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 常綠或落葉灌木,高約2米左右。小枝有凹陷的溝,黃色或幼時為紅黃色,有疣狀突起;第二年后變?yōu)榛疑锨o栓皮灰黃色,有縱紋理,內部呈黃色;棘計呈三叉狀,粗壯,長約1~2厘米,基部粗約1~2毫米。葉堅硬,橢圓狀倒卵形,長2~5.5厘米,寬0.8~1.5厘米,先端尖或鈍,有刺,邊緣有2~8個刺狀細齒牙,上面略有光澤,下面白色或灰黃色,有白粉,基部逐漸狹縮成長約8毫米的葉柄,或幾乎無柄。總狀花序腋生,下垂,花梗長5~12毫米;萼片6,下部有2~3片小苞;花瓣6,鮮黃色,較萼片為小,基部具有2蜜腺;雄蕊6,有敏感性,藥二瓣開裂;雌蕊1,子房卵圓形,柱頭無柄。漿果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約6~10毫米,有白粉,花柱宿存?;ㄆ诖杭?。
【生境分布】 分布安徽、江西、貴州等地。
【性狀】 干燥根,甚粗壯,圓柱形,微彎曲,外表土褐色,有細密縱皺,四周叢生多數(shù)硬質的須根。斷面白黃色,木質堅硬。
【性味】 《貴陽民間藥草》:"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治泄瀉,痢疾,濕熱黃疸,眼赤腫痛,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者0.5~1兩)。外用:煎水洗、研末撒或調敷。
【附方】 ①治痢疾:三顆針五錢,委陵菜五錢,青藤香一錢。煎水,每天三次分服。(貴州《常用民間草藥手冊》)
【摘錄】 《*辭典》
【出處】 出自《貴陽民間藥草》。
上文我們分析了雞腳刺,知道雞腳刺的作用和功效都是非常的廣泛,只要我們多掌握一些中藥的藥性,那么遇到疾病時我們才不會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