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diào)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jī)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貝母湯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處方】 貝母(去心,姜制)黃芩(生,去皮)干姜(生)陳皮(去白)五味子(揀)各30克 桑白皮(蜜炙)半夏(湯浸)柴胡(去苗)桂心(不見火)各15克 木香 炙甘草各7.5克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主咳嗽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加杏仁(去皮、尖)7個,生姜5片,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熱服。
【摘錄】 《普濟(jì)本事方》卷三
【處方】 貝母(去心)桑白皮<銼)五味子 甘草(炙,銼)各15克 款冬花60克 知母7.5克 杏仁(去皮、尖,麩炒)22.5克
【制法】 上粗搗篩。
【功能主治】 化痰止咳。主暴發(fā)咳嗽,多日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 《御藥院方》卷五
【處方】 貝母8分,石膏8分,升麻6分,知母6分,黃芩6分,梔子6分,芍藥6分,杏仁5分,柴胡5分,羚羊角4分,射干4分,甘草(炙)2分。
【功能主治】 傷寒壯熱加嗽。
【用法用量】 上切。水4升,煮1升2合,為4服。1-2歲量與。
【摘錄】 《幼幼新書》卷十五引《嬰孺方》
【處方】 貝母(去心)3分,款冬花1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1兩,甘草(炙,銼)3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風(fēng),暴得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五
【處方】 貝母2兩,甘草(炙)2兩,麻黃(去節(jié))4兩,桂心4兩,半夏(洗)3兩,干姜3兩,杏仁70枚。
【功能主治】 咳逆,喉中如水雞聲。
【用法用量】 上切。以水2斗3升,先煮麻黃得10沸,納藥煮取3升,溫服7合,每日3次。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蔥、羊肉、餳。
【摘錄】 《外臺》卷十引《小品方》
【處方】 貝母1兩,甘草(半炙半生)2錢。
【制法】 銼焙為末。
【功能主治】 100日內(nèi)嬰孩咳嗽有痰。
【用法用量】 每服1字或半錢,用陳大米煎湯,空心調(diào)服;痰盛,淡姜湯調(diào)下,或牛黃少許煎服。
【摘錄】 《活幼心書》卷下
【處方】 貝母(姜汁浸半日)2錢,五味子2錢,桑白皮2錢,黃芩2錢,陳皮2錢,半夏半錢,甘草(炙)半錢,桂心半錢,柴胡半錢,木香半錢,杏仁(去皮尖,炒)14粒,干姜(炮)2分半。
【功能主治】 久嗽虛寒不已。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作2服。水2盞,加生姜3片,煎8分,食遠(yuǎn)服。
【摘錄】 《醫(yī)統(tǒng)》卷四十四引《醫(yī)林》
【處方】 貝母1錢,知母1錢,半夏1錢,秦艽1錢,甜葶藶5分,甘草(炙)5分,杏仁8分,橘紅1錢2分。
【功能主治】 肺勞實熱,面目浮腫,咳嗽喘急,煩熱頰赤。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用生姜5片,水煎,食遠(yuǎn)服。
【摘錄】 《杏苑》卷五
【處方】 川貝母1錢半,茯苓1錢,車前子1錢半,當(dāng)歸1錢,炙甘草3分,廣陳皮7分,遠(yuǎn)志肉1錢,棗仁1錢,鉤藤1錢,牡丹皮7分,桂園肉5枚,燈心1握。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內(nèi)熱咳嗽,心神不寧。
【摘錄】 《醫(yī)徹》卷四
【處方】 貝母1錢5分,連翹2錢,當(dāng)歸2錢,川芎2錢,桔梗1錢,白芷1錢,赤芍1錢,川續(xù)斷1錢,紅花5分。
【功能主治】 氣滯血阻,脈絡(luò)不通,乳道壅閉,無乳。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產(chǎn)孕集》卷下
【處方】 貝母(炮,去心)1兩,桑根白皮(銼)1兩,款冬花1兩,甘草(炙)1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后,飲水過多,卒上氣發(fā)熱。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竹葉3-7片,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四
【處方】 貝母(去心)1兩,桑根白皮(銼)1兩,紫菀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五味子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別研)1兩半,人參1兩半,葶藶(隔紙炒)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腫滿,喘急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五
【處方】 貝母1兩(去心,姜制半日,焙),黃芩(生,去皮)1兩,干姜(生,)1兩,陳皮(去白)1兩,五味子(揀)1兩,桑白皮(洗凈,蜜炙黃)半兩,半夏(湯浸7次)半兩,柴胡(去苗,凈洗)半兩,桂心(不見火)半兩,木香1分,甘草1分(炙)。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諸嗽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1盞半,加杏仁7個(去皮尖,碎之)生姜7片,同煎至7分,去滓熱服。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貝母氣味苦甘微寒,入手太陰少陰;黃芩氣味苦寒,入手太陰;干姜氣味辛溫,入手足太陰;陳皮氣味苦辛微溫,入手足太陰;五味子氣味俱全,兼入五臟;桑白皮氣味苦辛溫,入手太陰;半夏氣味辛溫,入足陽明;柴胡氣味辛甘平,入足少陽;桂心氣味辛甘大熱,入足厥陰;木香氣味辛溫,入足太陰;甘草氣味甘平入脾,能和諸藥之性,兼入十二經(jīng)絡(luò),再佐以生姜之達(dá)表,不專為肺經(jīng)咳嗽而設(shè)也。經(jīng)云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嗽,故方中之品兼行五臟,積久成痼,能一旦肅清矣。
【臨床應(yīng)用】 久嗽:黃師文云;戊申冬,有姓蔣者,其妻積年嗽,制此方授之,一服愈。以此治嗽,悉皆愈。
【摘錄】 《本事》卷三
【處方】 貝母(去心)1兩,麥門冬(去心,焙)3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20枚,生姜(切,焙)1兩,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銼)1兩,五味子半兩,白術(shù)(銼)半兩,淡竹葉1握(切)。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乳石發(fā),上氣肺熱,呀嗽,多涕唾。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下蜜2錢攪勻,空心溫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四
【處方】 貝母(炒)1兩,半夏(白礬湯洗7次,焙)1兩,干姜(炮)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甘草(炙)半兩,款冬花半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肺中風(fēng),咳嗽喘滿。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盞,加生姜3片,杏仁2個,煎5分,溫服。
【摘錄】 《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張渙方》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貝母湯的作用資料,希望對有需要的人有幫助。貝母湯的作用是比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將它的作用發(fā)揮出來,所以說在生活中應(yīng)該要多去認(rèn)識一些疾病和藥材,這樣對自己是挺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