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不愛(ài)吃方劑,因?yàn)橛X(jué)得有股苦澀味,其實(shí)大多數(shù)的方劑的味道確實(shí)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藥方劑卻能很好的治愈疾病。半夏茯苓湯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劑。
【處方】旋覆花、陳皮(去瓤.麩炒)、桔梗、白芍藥、人參、甘草(微炙赤)、川芎,各半兩;熟干地黃(酒浸)、赤茯苓(去皮),各三分;半夏(湯洗十遍.切.焙)一兩二分。
【炮制】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妊娠惡阻,心中憒悶,頭目眩運(yùn),四肢怠隋,百節(jié)煩疼,胸膈痰逆,嘔吐惡心,嫌聞食氣,好咸酸,多臥少起,全不進(jìn)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qián),水一盞半,生姜四片,同煎至八分,去渣,稍熱服,食前服。次服茯苓圓,即痰水消除,便能食。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半夏12克茯苓干地黃各6克橘皮人參芍藥旋復(fù)花芎藭桔梗甘草各9克細(xì)辛3克生姜12克
【制法】上十二味,哎咀。
【功能主治】化痰和胃,益氣養(yǎng)血。主妊娠氣血兩虛,痰飲內(nèi)停,胃氣不和,致患惡阻,肢節(jié)煩疼,胸膈痰逆,嘔吐惡心,嫌聞食氣,嗜食酸咸,多臥少起,全不進(jìn)食。
【用法用量】以水400毫升,煮取320毫升,分二次服。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二
【處方】半夏(湯洗)1兩,白茯苓(去皮)1兩,陳皮(去白)1兩,白術(shù)1兩,丁香5錢(qián),縮砂5錢(qián),粉草3錢(qián)。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前胸中宿有痰飲,產(chǎn)后多致眩暈。
【用法用量】每服4錢(qián),加生姜3片,烏梅1個(gè),水煎,食前溫服。
【摘錄】《得效》卷十四
【別名】半夏散、半夏湯
【處方】半夏30銖,茯苓18銖,干地黃18銖,橘皮12銖,細(xì)辛12銖,人參12銖,芍藥12銖,旋覆花12銖,芎藭12銖,桔梗12銖,甘草12銖,生姜30銖。
【功能主治】妊娠阻病,心中憒悶,空煩吐逆,惡聞食氣,頭眩重,四肢百節(jié)疼煩沉重,多臥少起,惡寒汗出,疲極黃瘦。
【用法用量】半夏散(《圣惠》卷七十五)、半夏湯(《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四)。①方中桔梗,《醫(yī)心方》卷二十二引《產(chǎn)經(jīng)》作“澤瀉”。《圣濟(jì)總錄》有大棗。②本方方名,《玉機(jī)微義》引作“茯苓半夏湯”。
【注意】忌生冷醋滑油膩、菘菜、海藻。
【各家論述】1.《醫(yī)方考》:是方半夏、生姜能開(kāi)胃而醒脾;地黃、芍藥、芎藭能養(yǎng)陰而益血;人參、茯苓,甘草能和中而益氣;及橘皮、桔梗、旋覆、細(xì)辛皆辛甘調(diào)氣之品,可以平惡逆之氣而進(jìn)飲食者也。或問(wèn)半夏為妊娠所忌,奈何用之?余曰:昔人恐久用而燥陰液,故云忌爾;若有惡阻之證,則在所必用也,故孫真人方之圣者也,其養(yǎng)胎之劑,用半夏者蓋五方焉。
【摘錄】《千金》卷二
【處方】半夏5兩(洗),生姜5兩,茯苓3兩,旋覆花1兩,陳橘皮2兩,人參2兩,桔梗2兩,芍藥2兩,甘草(炙)2兩,桂心1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胸膈心腹中痰水冷氣,心下汪洋,嘈煩,或水鳴多唾,口清水自出,脅肋急脹,痛不欲食,其脈喜沉弦細(xì)遲。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
【注意】忌羊肉、餳、酢物、生蔥、豬肉、海藻、菘菜。
【摘錄】《外臺(tái)》卷七引《小品方》
【處方】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干)3兩,赤茯苓(去黑皮)3兩,麥門(mén)冬(去心,焙)3兩,酸棗仁桂(去粗皮)2兩,黃芩(去黑心)2兩,遠(yuǎn)志(去心)2兩,人參2兩,甘草(炙,銼)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謀慮不決,膽氣上溢,虛熱口苦,神思不爽。
【用法用量】每服5錢(qián)匕,水1盞半,加生姜5片,秫米1匙頭許,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二
【處方】熟半夏、白茯苓。
【功能主治】頭汗,中焦閉塞,則周身不能敷布,但頭有汗。
【摘錄】《傷寒大白》卷三
【處方】白術(shù)(蜜炙)1錢(qián),半夏(湯泡,炒黃)1錢(qián),陳皮1錢(qián),砂仁1錢(qián)(炒),茯苓2錢(qián)5分,炙甘草5分,生姜3片,大棗2個(gè),烏梅1個(gè)。
【功能主治】妊娠惡阻,痰涎壅滯。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葉氏女科》卷二
【處方】半夏2錢(qián),赤苓1錢(qián),陳皮(去白)5分,甘草5分,黃芩5分,生姜3片。
【功能主治】熱痰,嘔逆頭痛。
【用法用量】煎作1服。
【摘錄】《金匱翼》卷五
【處方】半夏(湯洗)3兩,茯苓1兩,熟地1兩,陳皮6錢(qián),細(xì)辛6錢(qián),蘇葉6錢(qián),川芎6錢(qián),人參6錢(qián),芍藥6錢(qián),桔梗6錢(qián),甘草6錢(qián)。
【功能主治】產(chǎn)后眩暈,胸中宿有痰飲,阻病不除,產(chǎn)后多致眩暈,又血盛氣弱,氣不使血,逆而上攻。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大錢(qián),水2盞,加生姜7片,煎7分,去滓,空心服。
【摘錄】《產(chǎn)育保慶》卷上
【別名】茯苓半夏湯
【處方】半夏(泡洗7次,炒黃)2兩半,陳皮2兩半,白茯苓2兩,縮砂仁1兩,甘草4兩。
【功能主治】妊娠痰逆不思食,妊娠惡阻,惡聞食氣,胸膈痰逆,嘔吐惡心。
【用法用量】茯苓半夏湯(《赤水玄珠》卷二十一)。
【摘錄】《婦人良方》卷十二引張氏方
【處方】半夏3兩(洗),秫米1斗,茯苓4兩。
【功能主治】大病愈后,虛煩不得眠,腹中疼痛,懊憹。
【用法用量】以千里流水1石,揚(yáng)之萬(wàn)遍,澄取2斗半,合煮諸藥得5升,分5服。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見(jiàn)《外臺(tái)》卷二
上文是對(duì)半夏茯苓湯的一些相關(guān)介紹,我們知道中藥是中國(guó)傳統(tǒng)治病、調(diào)養(yǎng)的一種有效手段,而只要是藥物一般情況下都會(huì)有副作用,只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半夏茯苓湯也不例外,所以我們?cè)谑秤玫臅r(shí)候一定要注意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