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地丁很多人不是特別的了解,其實(shí)黃花地丁就是蒲公英,說(shuō)到蒲公英很多人都比較了解,它也叫做婆婆丁,是一種比較常見(jiàn)的野菜,有很好的食療功效,它最明顯的作用就是清熱解毒,在初春時(shí)候,很多人都喜歡到野外去挖一些婆婆丁回家食用,有很好的消炎解毒,清熱去火的效果。
黃花地丁是蒲公英嗎
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中藥黃花地丁為多年生草本。根略呈圓錐狀,彎曲,長(zhǎng)4~10厘米,表面棕褐色,皺縮,根頭部有棕色或黃白色的毛茸。黃花地丁的葉成倒卵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zhǎng)圓狀披針形,長(zhǎng)4~20厘米,寬1-5厘米,先端鈍或急尖。
邊緣有時(shí)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有時(shí)倒向羽狀深裂或大頭羽狀深裂,頂端裂片較大,三角形或三角狀戟形,全緣或具齒,每側(cè)裂片3~5片,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通常具齒,平展或倒向,裂片間常夾生小齒,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疏被蛛絲狀白色柔毛或幾無(wú)毛。
黃花地丁長(zhǎng)什么樣子
黃花地丁的花葶1至數(shù)個(gè),與葉等長(zhǎng)或稍長(zhǎng),高10~25厘米,上部紫紅色,密被蛛絲狀白色長(zhǎng)柔毛;頭狀花序直徑約30-40毫米;總苞鐘狀,長(zhǎng)12~14毫米,淡綠色;總苞片2~3層,外層總苞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zhǎng)8~10毫米,寬1-2毫米,邊緣寬膜質(zhì),基部淡綠色,上部紫紅色,先端增厚或具小到中等的角狀突起;
內(nèi)層總苞片線狀披針形,長(zhǎng)10-16毫米,寬2-3毫米,先端紫紅色,具小角狀突起;舌狀花黃色,舌片長(zhǎng)約8毫米,寬約1.5毫米,邊緣花舌片背面具紫紅色條紋,花藥和柱頭暗綠色。黃花地丁的瘦果倒卵狀披針形,暗褐色,長(zhǎng)約4~5毫米,寬約1~1.5毫米,上部具小刺,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頂端逐漸收縮為長(zhǎng)約1毫米的圓錐至圓柱形喙基,喙長(zhǎng)6~10毫米,纖細(xì);冠毛白色,長(zhǎng)約6毫米?;ㄆ?~9月,果期5-10月。
黃花地丁的功效
【生境分布】生長(zhǎng)于山坡荒地。分布我國(guó)南部、東南及西南部各省。
【化學(xué)成份】含響鈴豆堿。
【性味】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歸經(jīng)】《滇南本草》:"入肺經(jīng)。"
黃花地丁是蒲公英嗎?黃花地丁長(zhǎng)什么樣子?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治久咳痰喘,尿道炎,膀胱炎,癰疽疔瘡。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年久咳嗽痰喘,氣阻喉內(nèi),如拽鋸之聲,不得安眠:黃花地?。鄢矗┒X,響鈴草(蜜炒)二錢。煎湯服。(《滇南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