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以前,我們國家患上甲狀腺疾病的患者非常多,后來經(jīng)過調(diào)查才知道這種粗脖子病就是因為身體缺乏碘這種元素,所以將碘加入到了日常食用的鹽當中。不過隨著人們對于醫(yī)學常識的了解越來越多,反而如今無碘鹽似乎更加受歡迎了。那么,不加碘的鹽在家如何自制呢?
自制方法
1、在煮菜時,先往鍋里放鹽,再往鍋里放菜,碘鹽遇熱,其中所含的碘會很快揮發(fā)掉;
2、把碘鹽買回家放在容器中保存的時候,打開容器的蓋子,一段時間后,其中的碘會自動揮發(fā)。
以上方法僅適用于添加碘化鉀的碘鹽。中國自1989年開始改用添加性質(zhì)穩(wěn)定的碘酸鉀,家庭條件下難以使碘流失。
碘鹽中的碘化鉀很容易除去:鍋里加鹽,一次可以盡可能多處理一些,加入大約鹽重10%的水(一斤鹽一兩水),煮開轉(zhuǎn)小火,稍加翻炒,讓鹽里的碘酸鉀盡可能溶于水中,鏟出鹽粒,晾干(曬、烤、焙均可),收藏。
(以上方式僅針對添加碘化鉀的食鹽有效)
注意事項
碘的攝入有雙面性。補碘過多,會導致甲亢或者甲減(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不過食用碘鹽而導致碘過多的概率微乎其微。但不排除有一些原本就患有輕微甲亢的人,又服用了碘鹽,導致甲亢的癥狀加重。人們常吃的加碘鹽中,1克鹽含碘20多微克,成人一天合理的碘攝入量為150微克,如果一天每人攝入超過200微克碘的話,就是碘超量。也就是說一天一名成年人最多只能吃7克加碘鹽。因為碘化鉀具有揮發(fā)性,如果炒菜把油鍋炒熱后立即放鹽,能降低碘的含量,此外,把碘鹽放在太陽底下曬曬也能讓碘化鉀揮發(fā)。但如今,這些做法都是沒用的,因為加在碘鹽里的化學物質(zhì)為碘酸鉀,其性質(zhì)特別穩(wěn)定,即便遇高溫也不易揮發(fā)。
甲亢及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有一定的遺傳性,所以對于有這類疾病家族史的直系血緣的人來說,在生活中要注意碘的攝入量。這類人群可以吃碘鹽和無碘鹽的混合鹽,此外少吃海鮮,也能預防上述疾病的發(fā)生。現(xiàn)在市面上除了加碘精制鹽外,還有鋅強化營養(yǎng)鹽、硒強化營養(yǎng)鹽、復合營養(yǎng)鹽、鈣強化營養(yǎng)鹽、低鈉鹽等品種,但是在這些鹽的包裝袋備注里,都注明含有碘。依據(jù)過去的規(guī)定,在超市里無碘鹽是不允許銷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