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是一種常見的中藥,它廣泛的分布在中國的長江流域和東北華北等地區(qū),它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
①生半夏:揀去雜質(zhì),篩去灰屑。
②法半夏:
制作方法:取凈半夏,用涼水浸漂,避免日曬,根據(jù)其產(chǎn)地質(zhì)量及其顆粒大小,斟酌調(diào)整浸泡日數(shù)。泡至10日后,如起白沫時,每半夏100斤加白礬2斤,泡1日后再進(jìn)行換水,至口嘗稍有麻辣感為度,取出略晾。另取甘草碾成粗塊,加水煎湯,用甘草湯泡石灰塊,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攪拌,使其顏色均勻,至黃色己浸透,內(nèi)無白心為度。撈出,陰干。
功能主治:燥濕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fēng)痰眩暈,痰厥頭痛。
③姜半夏:
制作方法:取揀凈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項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嘗稍有麻辣感后,另取生姜切片煎湯,加白礬與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悶潤后切片,晾干。
形狀:本品為片狀、不規(guī)則顆粒狀或類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質(zhì)硬脆,斷面淡黃棕色,常具角質(zhì)樣光澤。氣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④清半夏:
制作方法:取揀凈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項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嘗稍有麻辣感后,加白礬與水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悶潤后切片,晾干。
形狀:本品為橢圓形、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片狀,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見灰白色點狀或短線狀維管束跡,有的殘留栓皮處下方顯淡紫紅色斑紋。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略呈角質(zhì)樣。氣微,味微澀、微有麻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