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蜈蚣,人們馬上就會想到位列“五毒”的蜈蚣。盛產(chǎn)于南方的水蜈蚣,又名水夾子,是龍虱的幼蟲,也是一種會吐毒液的厲害角色。不過在神奇的西雙版納,再厲害的蟲子,同樣還是可以變成餐桌上較為稀罕的美味。
水蜈蚣蟲體似圓柱形,有一對鉗形大顎,因為貌似蜈蚣毒螯而得名。不過這樣貌似兇惡的蟲子,在西雙版納傣家人的餐桌上,你不必擔心其毒液,大膽把它吃進嘴后絕對是“體內(nèi)消化”。在勐臘縣勐侖鎮(zhèn)羅梭江上,經(jīng)常在江上捕魚的村民,熱衷于到河流淺灘處,將灘上的石頭一一搬開,拾撿石頭下面藏著的水蜈蚣。往往一次可以收獲一大盆,收集在一起清洗后,下鍋或用辣椒、辣醬,加上食鹽炒熟黃燜,或是甩干水分下油鍋煎炸,抬上桌來宴客絕對會為主人贏得一片贊譽。
據(jù)說經(jīng)過高溫烹調(diào)后,水蜈蚣可怕的毒液就不在了。黃燜的吃起來香辣中不失鮮味。油炸的水蜈蚣撒上椒鹽后,則“蜈蚣未到,香氣早已撲鼻”,一筷子夾起一只勇敢地送進口中,用牙輕輕一咬,立刻“咔吱”一聲脆響,那份香味,在口中久久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