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是目前的常見病,因為飲食不注意消化道系統(tǒng)感染,經常接觸寵物,沒有洗干凈雙手,這些都會在無形中造成病從口入,慢慢的就會患上腸炎,腸炎的患者多數都有沙門氏菌,這種細菌會慢慢游走,然后感染整個腹腔,所以有必要接受一定的預防措施和治療,避免病情的加重。
預防措施
第一、不喝未經處理的水,(例如池塘、溪水、湖水、被污染的海水等 ),不喝未經巴氏法消毒的牛奶(即生牛奶);
第二、不吃生肉或未經加熱煮熟的肉;
第三、便后、換尿布后、接觸寵物后,應仔細洗凈雙手,特別注意在準備食物或就餐前;
第四、生家禽肉,牛肉、豬肉均應視為可能受污染的食物,情況允許時,新鮮肉應該放在干凈的塑料袋內,以免滲出血水污染別的食物。處理生肉后,未洗手前勿舔手指,或接觸其他食物,或抽煙;
第五、每接觸一種食物后,務必將砧板仔細洗凈,以免污染其它食物;
第六、特別在使用微波爐煮肉食時,要使肉食內外達到一致的溫度(通常是一百六十五華攝氏度以上),可用溫度計檢查爐內食物的溫度值。 沙門氏菌感染的治療包括兩個方面:即病因治療及對癥處理。病因治療就是應用抗生素控制病菌繁殖和消滅病菌。不少沙門氏菌已對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尤其是鼠傷寒桿菌。抗生素療效不理想,給治療帶來較大困難。應選擇效果好,副作用少的抗生素。
對于年齡小,或病性重的患兒應采用靜脈給予抗生素,并同時應用兩種抗生素。用藥時間應視病情而定,總療程不應短于2周。也有采用體溫恢復正常三天后,抗生至少減量再用1周的療法。必須注意,在開始時抗生素用量不宜過大,特別是殺滅病菌的抗生素,如短時間內大量細菌死亡反可導致病情惡化,其原因是沙門氏菌可產生內毒素,內毒素存在于菌體內,當細菌被殺滅解體是即放出內毒素時,可使血中的內毒素增加,毒血癥加重。
對癥處理,也就是護理工作。要注意觀察體溫的動態(tài)變化。必須用體溫表,不能用手摸來判定而亂用退熱藥。一般嬰幼兒39度以上,年長兒38.5度以上才應用退熱劑。不是高熱可飲用溫開水,也可發(fā)汗降溫。高溫40度以上時,可用酒精擦身。無酒精時也可用白少酒代替,用等量白酒和溫開水,用塊小布浸濕生擦頸部、腋下、腹股溝部、肘窩、胸窩、腳心,可使血管擴張散熱,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飲食以流食,半流食為主,無渣、少纖維,不油膩又易消化的食物,可防止腸出血,腸穿孔。高熱,出汗,嘔吐,腹瀉時均可失去大量水分,應少量多次喂水。如有脫水表現,嘔吐重,難以經口補水,應靜脈輸液,尿量減少,擔示體內已缺水也應補水。還應密切觀察病性變化,好轉或加重,有無并發(fā)癥癥狀的表現,及時發(fā)現才能及早處理,注意口腔,皮膚清潔衛(wèi)生,以防再得其他病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