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胃息肉的因素:
(一)起因
胃息肉是指由胃黏膜上皮細胞凸出到胃內形成的隆起病變。
(二)病機機理
胃息肉多發(fā)生在胃竇,少數(shù)在胃體上部、賁門和胃底也有發(fā)現(xiàn),病理上主要分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1.增殖性息肉這種類型息肉占胃息肉的75%~90%,在炎性粘膜增生過程中,息肉并不是真正的腫瘤,息肉較小,通常直徑小于1.5 cm,呈圓形或橄欖狀,有蒂或無蒂,表面光滑,可伴有糜爛,組織學上可見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和增生的固有層腺體,上皮分化良好,息肉伴腸化生,少數(shù)增生性息肉可發(fā)生異常增生或惡變,但其癌變率不超過1%~2%。
2.腺瘤性息肉是一種由胃粘膜上皮引起的良性胃腫瘤,占胃息肉的10%~25%,一般體積較大,球形或半球形,多數(shù)無蒂,表面光滑,少數(shù)呈扁平狀,條狀或分葉狀,組織學上主要由表面上皮,息肉間質為疏松結締組織,有少量淋巴細胞浸潤,異型增生Ⅲ度者惡變率較高。
胃息肉對身體有影響,出現(xiàn)癥狀時會有上腹隱痛、腹脹、不適等癥狀,少數(shù)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同時伴有糜爛或潰瘍的患者會有上消化道出血,表現(xiàn)為糞潛血試驗陽性或黑便,嘔血少見,位于幽門部的帶蒂息肉,入幽門管或十二指腸,而幽門梗阻表現(xiàn)為腸穿孔,息肉生長在幽門管或十二指腸,而幽門梗阻的表現(xiàn),息肉生長在賁門附近可有吞咽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