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是膝關節(jié)重要的部位,關系著身體下肢的平衡和行動,稍有不慎都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后遺癥,好多人比較困擾,半月板撕裂是手術治療的好,還是縫合比較好,其實不管是哪項治療方式,都會有一定的風險,不管是采取哪項治療方式,都要保護好膝關節(jié),減輕負荷,增加營養(yǎng),以免加重半月板的損傷。
小張的心理呈現(xiàn)出比半月板診療技術“走得更遠”的狀態(tài):一方面,半月板的問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另一方面,對“原生”半月板的看重,使得大量患者執(zhí)著于“修補”,以至于忽略了某些情況下必須“切”的必要性。
我們知道,醫(yī)學科技發(fā)展至今,雖然已經發(fā)明出不少替代壞器官的人造組織,然而,經過數(shù)億年進化的自然造物,人類原本的器官依然遠遠比人造器官好使得多。
但是,半月板是人體存在的幾個至今依然無法完全“修復”的組織之一。
皮膚裂口了可以用縫線縫上,大約縫線在2周左右就拆掉了,這時的皮膚已經長好。大家所不知道的是,皮膚真正長好依靠的是皮膚組織里的血液提供的營養(yǎng)。然而,和其他的組織器官不同,半月板內部并不完全充滿血管,即使用縫線把半月板的裂口縫合起來了,由于營養(yǎng)的缺乏,半月板的裂口并沒有真正愈合。病人恢復活動以后,半月板又會回到撕裂的狀態(tài)。況且,半月板是裂了非常小的一個裂口,這個地方不但沒有血管缺少了血液的供應,而且,也正是由于這個裂口太小,真的是無法縫合,這就好比說用針縫衣服很容易做到,但是用針縫一個比指甲蓋還小的,甚至只有三、四平方毫米的東西是肯定做不到的,更何況,這個被縫的東西還很脆,從技術上無法達到。要說讓它愈合,那除非用類似于膠水的東西給它粘在一起,只不過,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發(fā)明出這種可用在人體的粘合物罷了。反之,即使有這類的東西,粘上以后,讓損壞的半月板重新愈合,長出完整的纖維,最后才能變回真正的半月板。從生物技術上,短期內確實很難達到。
所以,就我了解的中、德兩國目前對于半月板損傷的治療觀念,最重要的共同點就是:盡早治療;因為本身半月板能縫合的就很少,本著少數(shù)能縫合的盡量縫合的原則;一定要盡早找經驗足夠的專業(yè)醫(yī)生就診。 就目前而言,現(xiàn)在的半月板手術,大多數(shù)都是成型術,即把患者壞了的帶棱角的地方切掉,然后修復成圓弧狀,這就是半月板成型的定義,這也就是我們臨床上又一重要治療原則,能少切就少切。
特別是對于做半月板手術,我們運動醫(yī)學研究所每年做半月板手術大概在3500例左右,從上個世紀50年代就開始做了,到現(xiàn)在已經做這項手術接近70年了,可以說是全國做這項手術最多的,估計也是全世界做的最多的半月板手術。
單純半月板撕裂的縫合只占百分之幾,也就是說100個人里面只有那么幾個人是可以縫合的,這并不是說大夫不愿意縫合,是確實只有這么少數(shù)的人能做縫合手術,更關鍵的是,參與縫合手術的人中,大概只有70%的患者可以在縫合后愈合。這就是想告訴大家,確實是單純的半月板撕裂幾乎沒有能縫的,正如上面所說,因為它撕裂的邊緣都撕裂在沒有血暈的那邊,縫合它沒有任何意義。
另外,說說盡早手術治療的優(yōu)勢,盡早做手術,不會全切除,只是部分切除,只切除壞的那部分,對患者根本沒有任何影響,因為我們所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做此類手術的都是運動員,那時候完全沒有縫合手術,全部都是切除??上攵?,那時候做過手術的運動員,還要承受著高強度的訓練,從上世紀到現(xiàn)在,拿了多少金牌,更別說一個普通人在手術后,跑步、打球等等,只是滿足日常運動,肯定不成為問題。
在復雜的醫(yī)療決策中,要考量的因素很多。對原生組織的保護固然重要,但對膝蓋的系統(tǒng)性功能的考量,更是不可或缺的。
顯然,在治療中,對膝關節(jié)的系統(tǒng)性功能要求,要優(yōu)先于對半月板本身的保護。所以,我們一定要從思路上正確,如果從思路上錯誤,那反而會給自己添麻煩,完全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