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針是在傷口過大的時候需要進行的措施,通過將過于大的傷口進行縫合,可以有效的幫助傷口快速的愈合。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可能會出現(xiàn)傷口感染細菌發(fā)炎的問題。如果不及時的采取治療,很可能會由局部的感染引發(fā)全身的感染,所以在進行傷口縫合之后一般是建議使用一定量的消炎藥的。
傷口感染僅僅是屬于局部感染,并沒有造成腹腔感染及全身感染,并不需要靜脈使用抗生素治療。在生活中,抗生素是老百姓最熟悉,也是最容易被“濫用”的藥物。
抗生素用對了對人體是有好處,但是濫用,那么不但一點好處都沒有,甚至還會帶來嚴重的危害。任何事情有利有弊,應該理性看待抗生素的作用,大量使用抗生素會導致耐藥性及菌群失調,破壞自身的免疫力。
古人云,“是藥三分毒”,這也是不無道理的哦,應嚴格遵照醫(yī)囑服藥,切不可盼復心切,擅自加大抗菌藥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藥,如氟哌酸)的藥量,否則很可能損傷神經系統(tǒng)、腎臟、血液系統(tǒng)。尤其是對肝腎功能出現(xiàn)異常的患者,更要慎重。而在無形中也會增加副作用的風險。
那么,傷口又是在什么時候需要換藥呢?其實換藥的醫(yī)學名稱是“更換傷口敷料”,目的是查看傷口的生長情況,有無化膿跡象,若無感染,則只需清潔傷口消毒,然后再更換敷料,保持傷口的清潔。但過于頻繁換藥不僅不能促進傷口愈合,反而極易因揭開紗布時的撕拉、牽扯而刺激傷口。
對普通感染的傷口,分泌物不多,肉芽上皮生長較好者,以間隔1-2日換藥一次為宜;分泌物多的創(chuàng)面,應每日或隔日換藥;膿液或滲液較多的創(chuàng)面,應每天換藥1-2次;較大較深的傷口,填塞的濕紗布條必須每天換1-2次,必要時更換濕透的外層敷料,不必每次做創(chuàng)口內換藥;對外科手術切口,即一期縫合的無菌傷口,若病人無反應,可以拆線時再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