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子菜許多人并不熟悉,它還有別稱“扣子草”、“古鈕菜”等,它具有清熱解毒、治療痢疾疔瘡等多重功效作用,在治療許多疾病方面效果顯著,內(nèi)服外敷都可以。人們在喉痛時也可以選擇合適量的扣子菜,配合其他消炎的藥物一起煎服,可以幫助人們盡快恢復(fù)。
清熱,解毒,利尿,散血,消腫。治痢疾,淋病,目赤,喉痛,疔瘡。
①《廣州植物志》:"清涼散熱,可治輕微的喉痛。"
②《南寧市藥物志》:"治眼紅腫痛及痢疾。"
古鈕菜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錢(鮮者1~2兩);或搗汁服。外用:搗敷。
①治痢疾:鮮少花龍葵二至四兩。水煎服。
②治熱淋:鮮少花龍葵二至四兩,水煎服。
③治咽喉腫痛:鮮少花龍葵四至六兩。搗爛絞汁,調(diào)第二次米泔水,加鹽或醋少許,每次一湯匙,日服三至四次。
④治高血壓?。乎r少花龍葵一至三兩。水煎服。如病人經(jīng)常便溏者不宜服用。
⑤治疔瘡:鮮少花龍葵一至三兩。水煎服;另用鮮葉搗爛,蜜調(diào)敷患處。(選方出《福建中草藥》)
少花龍葵
一年生直立草本,有分枝,禿凈或近禿凈,高約1米。莖纖弱,綠色。單葉互生,卵形至矩圓形,長4~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短尖。邊近全緣,或有不規(guī)則角狀的粗齒,質(zhì)薄,上面深綠色,有小點(diǎn),下面淡綠色,葉脈于葉背隆起;葉柄纖弱,長約1厘米。花序柄腋生,長1~2.5厘米,纖弱;花2~5朵,排列成傘形花序;萼綠色,5裂,裂片卵形;花冠白色,直徑6~8毫米;雄蕊5,著生于冠喉上,花藥粘合成一圓錐體,頂裂;子房2室,胚珠多數(shù)。果球形肉質(zhì),直徑約5毫米,幼時綠色,成熟后黑色?;ㄆ谙那镩g。
分布我國南方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