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會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藥方劑治療一些疾病,那么這種做法的療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已存在幾千年的歷史,足以驗證它的正確性。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方劑赤芍藥散。
【處方】 赤芍藥、桂心、甘草(炙)、防風(去叉)、川芎,各一兩。川烏(炮裂.去皮臍.二兩)。
【功能主治】 治風入腹,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陰縮,手足厥冷,腹中癘痛。
【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稍熱服。
【摘錄】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 赤芍藥60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臍)桂心90克 芎藭30克 當歸60克 漢防己30~60克 萆薢30克(銼)桃仁15克(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海桐皮60克
【制法】 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 主歷節(jié)風,骨節(jié)疼痛,四肢微重,行立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以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取15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摘錄】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
【處方】 赤芍藥 當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臍)黃芩(去黑心)白術 甘草(炙,銼)各30克 阿膠(炙燥)60克 生干地黃(焙干)120克
【制法】 上八味,搗羅為散。
【功能主治】 溫陽健脾,涼血止血。主虛寒吐血、唾血。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空腹時用溫酒調(diào)下,日服三次。
【摘錄】 《圣濟總錄》卷六十八
【別名】 白蘞散
【處方】 赤芍藥3分,甘草3分,白蘞3分,黃芩半兩,黃連半兩(去須),黃柏半兩(微炙)。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小兒王爛瘡,一身盡有如麻子,有膿汁,乍痛乍癢,或時壯熱。
【用法用量】 白蘞散(《醫(yī)部全錄》卷四五六)。
【摘錄】 《圣惠》卷九十一
【處方】 赤芍藥3分,知母3分,黃芩3分,玄參3分,麥門冬3分(去心),柴胡(去苗)3分,甘草(炙微赤,銼)3分,石膏2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時氣數(shù)日不解,心煩渴,小腹脹急,臍下悶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竹葉3-7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六
【處方】 赤芍藥3分,前胡半兩(去蘆頭),人參3分(去蘆頭),桂心半兩,犀角屑3分,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蘆根半兩,大腹皮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熱病,往來寒熱,胸脅滿悶,噦逆。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七
【處方】 赤芍藥半兩,柴胡半兩(去苗),桔梗半兩(去蘆頭),木通3分(銼),赤茯苓半兩,鱉甲半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郁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熱病,心腹脹滿,或時疼痛,飲食全微。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七
【處方】 赤芍藥半兩,寒水石半兩,黃芩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寒熱往來,啼呼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一小盞,加生地黃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八十四
【處方】 赤芍藥3分,當歸3分(銼,微炒),黃芩3分,黃連(去須,微炒)3分,伏龍肝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下痢,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三
【處方】 赤芍藥1兩,枳實3分(麩炒微黃),半夏(湯洗7遍去滑),黃芩半兩,前胡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不經(jīng)發(fā)汗,后成狐惑,默默欲睡,坐起不安,咽中干,心腹?jié)M,身體痛,內(nèi)外似有熱,煩嘔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三
【處方】 赤芍藥1兩,川烏頭2兩(炮裂,去皮臍),桂心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防風1兩(去蘆頭),芎?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風入腹,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陰縮,手足厥冷,腹中(疒丂)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2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二十
【處方】 赤芍藥1分,知母1分,子芩1分,人參1分(去蘆頭),枳殼1分(款炒微黃,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銼),石膏3分,川麻1分,柴胡半兩(去苗)。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傷寒挾實,壯熱,憎寒頭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一小盞,加青竹葉7片,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八十四
【別名】 瞿麥湯
【處方】 赤芍藥1分,瞿麥1分,陳橘皮1分(湯浸,去白瓤,焙),牽牛子1分(微炒),木通1分(銼),冬葵子1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小便不通,心悶。
【用法用量】 瞿麥湯(《圣濟總錄》卷一七九)。
【摘錄】 《圣惠》卷九十二
【處方】 赤芍藥1兩,羌活1兩,仙靈脾1兩半,虎頭骨2兩(涂酥炙令黃),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芎?1兩,桂心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白虎風,筋骨疼痛,至夜加甚,四肢懈惰。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薤白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二十二
【處方】 赤芍藥2分,桔梗2分(去蘆頭),陳橘皮2分(湯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2分(銼),赤茯苓2分,肉桂半兩(去皺皮),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細辛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咳嗽引心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二
【處方】 赤芍藥3分,訶黎勒3分(煨,用皮),當歸3分(銼,微炒),肉豆蔻3分(去殼),人參3分(去蘆頭),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尖,微炒),桂心3分,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檳榔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脾胃氣滯,心腹脹滿,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二
【處方】 赤芍藥3分,訶黎勒皮3分,白術半兩,鱉甲3分(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桂心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人參3分(去蘆頭),黃芩3分,當歸半兩(銼,微炒),木香3分,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尖,微炒),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結胸,心下結硬,煩悶腹脹。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芍藥散”。
【摘錄】 《圣惠》卷十三
【處方】 赤芍藥1兩,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百合1兩,當歸1兩(銼,微炒),赤茯苓1兩,牽牛子1兩(微炒),檳榔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婦人血分,經(jīng)絡不通,頭面浮腫,腹脅妨悶,四肢煩疼。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空心溫服。逐日以利為效,未利再服。
【摘錄】 《圣惠》卷六十九
【處方】 赤芍藥3分,玄胡索半兩,桂心半兩,芎?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牡丹半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半兩,牛膝2兩(去苗),川大黃(銼,微炒)2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氣血壅滯,攻刺腰間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次入酒2合,煎2-3沸,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三五一
【處方】 赤芍藥2兩,蓬莪荗1兩,當歸1兩,芎?1兩,黃橘皮1兩,干姜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兒枕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溫酒調(diào)下?;虿伙嬀疲运?盞,同煎至7分,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雞峰》卷十七
【別名】 赤芍藥湯
【處方】 金銀花半兩,赤芍藥半兩,大黃7錢半,瓜蔞大者1枚,當歸3錢,枳實3錢,甘草3錢。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一切疔瘡癰疽,初覺憎寒疼痛。
【用法用量】 赤芍藥湯(《明醫(yī)指掌》卷八)。
【摘錄】 《活法機要》
【處方】 赤芍藥3分,柴胡1兩(去苗),庵(艸閭)子半兩,土瓜根半兩,牛膝3分(去苗),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牡丹半兩,桂心半兩,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川樸消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婦人月水不通,心腹脹滿,腰間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圣惠》卷七十二
【處方】 牡丹皮1兩,白茯苓1兩,赤芍藥1兩,吳白芷1兩,甘草1兩,柴胡3兩(去蘆)。
【制法】 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 婦人氣血不和,心胸煩悶,不思飲食,四肢少力,頭目昏眩,身體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一鐘,加生姜3片,大棗1個,煎至7分,食后溫服。
【摘錄】 《博濟》卷四
【處方】 赤芍藥1兩,當歸半兩(銼,微炒),白術1兩,前胡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人參3分(去蘆頭),厚樸半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妊娠八月傷寒,頭痛壯熱,小便赤黃,心腹氣脹,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蔥白5寸,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七十四
【處方】 赤芍藥1兩,人參1兩(去蘆頭),防風1兩(去蘆頭),當歸1兩(銼,微炒),生干地黃1兩,紅蘭花1兩,藕節(jié)1兩,羚羊角屑3分,芎?3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血氣不散,乍寒乍熱,骨節(jié)煩痛,唇口干焦,心胸悶亂。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黑豆50粒,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七十八
【處方】 赤芍藥1分,桂心2分,白術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川大黃1分(銼,炒微赤)。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小兒初生及一年內(nèi),兒多驚啼不休,或不得眠臥,時時肚脹。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一小盞,前至5分,溫服。
【摘錄】 《圣惠》卷八十二
【處方】 赤芍藥1兩,茺蔚子1兩,防風3分(去蘆頭),芎?3分,藁本3分,桂心3分,黃耆3分(銼),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白芷3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眼撞打著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三十三
【處方】 赤芍藥(以沸湯浸7遍,每遍以瓦盆蓋少時,數(shù)足取出,炒燥)。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傷寒陽證咳逆。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加豆豉3兩,生姜1片,水7分,煎至5分,放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衛(wèi)生總微》卷七
【處方】 赤芍藥、香附子、地榆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赤白痢。
【用法用量】 赤痢,用赤芍藥末1錢,香附子末半錢,地榆末1錢,蜜1匙,水1盞,煎5-7沸,空心溫服;白痢者,香附子1錢,芍藥半錢,地榆1錢,蜜1匙,水1盞,煎7分,空心溫服,日2次,小兒加減與之。
【摘錄】 《普濟方》卷二一一
【處方】 生地黃、黃芩、川芎、當歸、木通、甘草、芍藥各等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胎熱發(fā)瘡,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加淡竹葉同煎服。
【摘錄】 《袖珍小兒》卷二
【處方】 赤芍藥2兩,黃柏2兩(以蜜拌合涂,炙令盡,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赤痢多,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淡漿水一中盞,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 赤芍藥3分,柴胡1兩(去苗),茯苓1兩,大麻仁1合,木通半兩(銼),檳榔3枚。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虛勞下焦有熱,小便不利,骨節(jié)疼痛,肌肉急,腹內(nèi)痞滿。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豆豉50粒,蔥白5寸,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圣惠》卷二十九
【處方】 赤芍藥2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3兩,芎?1兩,當歸2兩,漢防己1兩,萆薢1兩(銼),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海桐皮2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歷節(jié)風,骨節(jié)疼痛,四肢微腫,行立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圣惠》卷二十三
【處方】 赤芍藥1錢(酒炒),白茯芩1錢,甘草5分(炙),柴胡5分。
【功能主治】 血風,煩悶不食,體倦頭眩,身體疼痛。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 《校注婦人良方》卷六
【處方】 赤芍藥1兩,買子木3分,夜合花1分,當歸3分(銼碎,微炒),骨碎補3分,芎?1兩,桂心1兩,質(zhì)汗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墜落車馬傷折,內(nèi)損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六十七
【處方】 赤芍藥3分,赤茯苓1兩,桔梗3分(去蘆頭),貝母1兩(煨令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款冬花半兩,獺肝半兩(微炙),紫苑半兩(洗去苗土)。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肺痿,咳唾如稠膠,日夜計升以上,坐臥不安,脅肋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六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知道赤芍藥散有很多的作用與功效,它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在平時多關注一下赤芍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