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不少人的眼中看來法半夏和清半夏都是同一種中藥材,但是法半夏由于比較稀少,價格較為昂貴,所以中醫(yī)們經(jīng)常使用清半夏來代替法半夏。這兩種中藥材雖然藥效相似,卻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物質(zhì),而消費者在購買半夏之前也要弄清楚法半夏和清半夏之間的區(qū)別,才能購買到正宗的半夏。
由于半夏和法半夏用量大、藥源少、價格貴,目前,中藥的使用部門及中藥廠普遍將功效相近、價格低廉、來源不同的水半夏代替半夏或法半夏使用。于是,在中藥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使用環(huán)節(jié),人們習(xí)慣將法半夏、清半夏統(tǒng)稱為“半夏”,并將其混裝、代用,造成中藥飲片標簽上所標的品名與所裝者不符,醫(yī)生處方開的品名與所配的不同,患者所購的藥品與所付的價格名不符實,屢屢發(fā)生藥療差錯及商業(yè)糾紛。那么,法半夏和清半夏有什么區(qū)別呢?
法半夏
法半夏又稱法夏、黃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為生半夏用白礬、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藥者。毒性低,化痰作用強。法半夏燥性較和緩,除可燥濕化痰外,尚有調(diào)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虛濕困、痰飲內(nèi)停之證,取其清痰化飲、理脾和胃之效。
清半夏
清半夏又稱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為生半夏用白礬加工炮制后入藥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強,宜用于體弱多痰、寒濕較輕者。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然而如果我們能夠利用好一日三餐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zhì),也會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康,有一些食物并不是每個人吃起來都對身體有好處的。陰虛燥咳嗽、津傷口渴、出血癥及燥痰者禁服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