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網膜囊腫一般是顱內蛛網膜形成的一種疾病病變,由于是腦部疾病,所以患者一定要重視和治療。引起蛛網膜囊腫的原因是有幾種的,比如先天性蛛網膜囊腫、感染蛛網膜囊腫、損傷蛛網膜囊腫等等,要根據具體的病因然后對癥下藥,這樣才能更加有效。
蛛網膜囊腫,屬于先天性良性腦囊腫病變,是由于發(fā)育期蛛網膜分裂異常所致。囊壁多為蛛網膜、神經膠質及軟腦膜,囊內有腦脊液樣囊液。囊腫位于腦表面、腦裂及腦池部,不累及腦實質。多為單發(fā),少數多發(fā)。本病多無癥狀,體積大者可同時壓迫腦組織及顱骨,可產生神經癥狀及顱骨發(fā)育改變。本癥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男性較多,左側較右側多見。
先天性蛛網膜囊腫
先天性蛛網膜囊腫為常見類型,其發(fā)病原因尚不全清楚,有以下推測:①本癥發(fā)生原因可能是在胚胎發(fā)育時,有小塊蛛網膜落入蛛網膜下腔內發(fā)展而成。即囊腫位于蛛網膜內,鏡下可見蛛網膜在囊腫四周分裂為兩層,外層組成囊腫表面部份,內層組成囊底,在軟腦膜與囊底之間仍有一蛛網膜下腔。②還有人認為在胚胎發(fā)育時,由于脈絡叢的搏動,對腦脊液起泵作用,可將神經組織周圍疏松的髓周網分開,形成蛛網膜下腔,如早期腦脊液流向反常,則可在髓周網內形成囊腫。③因本癥常伴有其他先天性異常,如囊腫內有異位脈絡叢、大腦鐮局部缺失以及眶板、顳葉及頸內動脈缺失等,均證實本癥發(fā)生基本原因為腦發(fā)育不全所致。蛛網膜囊腫不斷增大的原因目前亦無統(tǒng)一意見,可能是:①囊腫壁有小孔與蛛網膜下腔相通,腦脊液自此孔不斷流入囊內,小孔起活瓣作用,因顱底動脈搏動,使囊腫逐漸增大。亦可能某種因素致小孔堵塞而引起顱內壓增高。②囊內有異位脈絡叢,分泌過多的腦脊液,不能吸收所致。③有的病例囊腫與蛛網膜下腔不相通,囊液中蛋白增高,囊內、外滲透壓差異引起囊腫逐漸增大。④囊內或囊壁上靜脈出血,使囊腔迅速增大。
感染后蛛網膜囊腫
腦膜炎后因蛛網膜局部粘連而形成囊腫,囊內充滿腦脊液。大多為多發(fā)性。多見于兒童。常見于視交叉池、基底池、小腦延髓池、環(huán)池等處。腦脊液循環(huán)通路受阻。
損傷后蛛網膜囊腫
軟腦膜囊腫。其發(fā)生機制為損傷造成顱骨線形骨折,伴硬腦膜撕裂缺損,其下方蛛網膜下腔有出血或蛛網膜周圍邊緣處粘連,引起局部腦脊液循環(huán)障礙,致局部蛛網膜突至硬腦膜裂口及骨折線內,在腦搏動不斷沖擊下漸形成囊腫,使骨折邊緣不斷擴大,稱為生長性骨折。囊腫可突于頭皮下,同時亦可壓迫下方的腦皮層。囊內充滿清亮液體,周圍有疤痕組織。如外傷時軟腦膜破損,則腦組織亦可疝入骨折處,并有同側腦室擴大,甚至形成腦穿通畸形。本癥多見于嬰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