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舌燥、口臭、大便干結(jié)等都是肝膽濕熱的一系列表現(xiàn)。肝膽濕熱會給人帶來不適感,雖然肝膽濕熱并不是什么大病。但如果肝膽濕熱的情況沒有得到及時的改善,很容易成為疾病的源頭。
1.肝膽濕熱
證候:頭痛目赤,脅痛口苦,耳聾、耳腫;或濕熱下注,陰腫陰癢,筋痿陰汗,小便淋濁,婦女濕熱帶下等。治則:瀉肝膽實火,清下焦?jié)駸?。主方:龍膽瀉肝湯加減。方藥:龍膽草、梔子、黃芩、柴胡、木通、車前草、澤瀉、生地、當(dāng)歸、甘草。水煎,溫服。
若見嘔逆者,加竹茹、黃連、半夏;若見吐衄者,加丹皮、茜草。若陰囊濕疹,睪丸腫痛,或帶下黃臭者,加地膚子、黃柏;土茯苓、金銀花;若小便頻數(shù)澀痛,甚或小便點滴不下者,加滑石、沉香。
2.濕熱黃疸
證候:陽黃身熱,面目、周身黃如桔色,小便黃赤短澀,大便不暢(或秘),腹微滿,口渴胸悶,煩躁不安,或有頭汗出,別處無汗,苔黃膩,脈滑數(shù)。治則:泄熱,利濕,退黃。主方:茵陳蒿湯加味。方藥:茵陳、梔子、車前子、茯苓、滑石、連翹、赤芍。水煎,溫服。
若黃疸加深,嗜睡或昏迷者,宜送服或鼻飼至寶丹、安宮牛黃丸、紫雪丹之類。
3.濕熱阻滯肝膽
證候: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不止,郁郁微煩,心下痞硬,或心下滿痛,大便不解或脅熱下利,舌苔黃,脈弦數(shù)有力。治則:和解少陽,內(nèi)瀉熱結(jié)。主方:大柴胡湯加減。方藥:柴胡、枳實、厚樸、黃芩、半夏、大黃、生姜,水煎,溫服。
若腹痛劇烈,嘔吐蛔蟲者,宜先服烏梅丸安蛔,再選用本方;若濕熱煎熬成砂石,阻滯膽道者,加金錢草、海金沙、郁金;若胃腸燥熱,大便不通,脘腹膿滿者,加芒硝(沖服)。
(二)外治法
1.外敷藥物
(1)用毛茛、大蒜、白芥子、田基黃,任選1種,選敷合谷、列缺,發(fā)泡后,刺破流出黃水(但操作時避免感染,最好在醫(yī)務(wù)工作者的監(jiān)督下使用此法),用于濕熱黃疸。
(2)地膚子、土茯苓,煎水熏洗外陰,用于陰部濕癢,帶下黃臭。
2.灌腸療法
(1)生大黃、馬齒莧、黃柏,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腸。
(2)生大黃、敗醬草,水煎,取汁150毫升,高位灌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