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科學(xué)研究表明,黃芩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護(hù)肝、有利排尿、延緩衰老、抗應(yīng)激反應(yīng)、降血壓和較普遍的抑菌功效。日常生活,我們常常會看到的是炙黃芪,那麼炙黃芪跟黃芩中間又有什么不同呢?下邊就為我們解讀一下。
實際上,大伙兒全是了解的,全世界的許多東西,盡管是同一種物質(zhì),可是,她們的情況確是有挺大的差別的,就如同水固、液、氣三種情況的。因此情況的不一樣可能會造成作用的不一樣的。那麼,黃芩和炙黃芪有什么不同嗎?
說白了,炙黃芪便是炒過的黃芩,炙黃芪,本產(chǎn)品為環(huán)形或橢圓型的片,直徑0。8~3。5cm,厚0。1~0。4cm。外外皮灰棕黃或深褐色,略微光澤度,由此可見縱皺褶或縱溝。切搟面皮部淡黃色,韌皮部淡黃色,有放射形紋路及裂縫,有的管理中心偶有風(fēng)摧狀,深褐色或呈裂縫。具蜜香味,味甜,有點粘性,嚼之微有豆腥味。
殊不知,對于黃芩呈圓柱型,有的有發(fā)枝,上方較粗,長30~90cm,直徑1~3。5cm。表層淡黃棕色或淡深褐色,有不齊整的縱皺褶或縱溝。質(zhì)硬而韌,不容易斷裂,橫斷面化學(xué)纖維性強,并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淺黃色有放射形紋路及裂縫,老根管理中心偶有風(fēng)摧狀,深褐色或呈裂縫。氣微,味甜甜的,嚼之微有豆腥味。由此可見,黃芩和炙黃芪在特性上也是有一定的差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