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里的推拿是有很多要求的,因為推拿的作用是可以影響到一些內臟的工作的,可以說在短時間里面會對身體有一些刺激。而按摩的話和推拿的手法就是有不一樣的手法,所以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推拿的手法有強有弱,“輕推、順推皆為補”,即緩和、輕微的連續(xù)刺激能活躍臟腑的生理功能,為補法;急速、較重且時間較短的刺激,會抑制臟器的生理功能,為瀉法。針對具體的患者,手法輕重應以患者的耐受度而論,產生較強烈的酸麻脹痛感時為瀉,感覺輕微時為補。手法的頻率也與補瀉有關,“緩摩為補,急摩為瀉”,即頻率低的為補法,頻率快的為瀉法。
中醫(yī)里的推拿和按摩有什么區(qū)別
手法方向不同,療效各異?!队卓仆颇妹貢氛f:“左轉補兮,右轉泄?!彪m然說的是小兒按摩,但在成人身上也適用。腹部按摩時,以患者自身的方向為度,順時針方向按摩,有明顯的通便瀉下的效果,為瀉法;逆時針方向按摩,可增強胃腸消化功能,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為補法。
此外,手法的補瀉與按摩部位的特殊性也有關系。清代《小兒推拿廣意》中說:“運太陽往耳轉為瀉,往眼轉為補?!本褪钦f按摩太陽穴時,向眼方向揉為補法,有壯筋補虛的作用;向耳方向揉為瀉法,有疏風解表、清熱、明目、止頭痛的功效。背部的脊柱穴,用捏脊法自下而上能培元氣、通經絡、和臟腑,具有強身健體的功能,為補法;推脊柱穴從上至下,有清熱的功效,為瀉法。又如七節(jié)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線),自下向上直推為推上七節(jié),能溫陽止瀉,用于治療虛寒腹瀉;自上向下直推為推下七節(jié),能瀉熱通便,用于治療腸熱便秘。
這篇文章是和各位朋友解釋關于中醫(yī)里的推拿和按摩有什么區(qū)別,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可以更加明白這兩者是有什么不同的。我們要多學習一些生活中的知識,這樣對于我們的生活也是很有幫助的。對于按摩和推拿都是需要一些專業(yè)人士來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