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ct多久復查一次,建議3個月后復查。如果沒有變化,您可以考慮進行6個月的審核。如果沒有變化,您可以將其延長至1年。如果3年內沒有變化,則無需查看。嘗試盡可能地在同一家醫(yī)院,檢查結節(jié)的大小。醫(yī)生會在CT列表上寫一下,只要有一部電影,呼吸科醫(yī)生就會比較結節(jié)的大小。對于輻射問題,3個月的審查更安全,不要太擔心。
肺結核
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肺結核是結核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從臨床上大致可分四種類型:原發(fā)性肺結核、粟粒性肺結核、浸潤性肺結核和空洞性肺結核。原發(fā)性肺結核是指初次感染結核桿菌引起的疾病。我國有80~90%是通過呼吸道感染肺部的。原發(fā)性肺結核常無明顯體征,有的伴有輕度全身癥狀如倦怠、低熱、食欲減退等。原發(fā)性肺結核如能及時徹底治療,一般預后良好。粟粒性肺結核是由于結核桿菌的血液散播引起的,病情嚴重。浸潤性肺結核一般認為是原發(fā)結核的發(fā)展,多見于受過結核感染的成年人??斩葱苑谓Y核是由于診斷延誤,治療不徹底的慢性肺結核。肺結核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除上述癥狀外,重者有高熱盜汗等,最好能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確診、早治療。結核病的預防措施是: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不隨地吐痰,定期進行肺部健康檢查,隔離結核病人,特別是在集體生活的人應接種卡介苗。 發(fā)展歷史
19世紀的“白色瘟疫”——肺結核“面色蒼白、身體消瘦、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咳嗽……”在19世紀的小說和戲劇中不乏這樣的描寫,而造成這些人如此狀況的就是當時被稱為“白色瘟疫”的肺結核,也即“癆病”。
19世紀,不知有多少人曾被這種無情的烈性傳染病奪去了親人或朋友,雖然20世紀多種有效抗生素和預防藥物的產生使肺結核病例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減少,但因此放松警惕就大錯特錯了。世界衛(wèi)生組織警告說,近年來肺結核在全球有卷土重來之勢,對這種傳染病的防治不容懈怠。
1882年,德國科學家羅伯特·科赫宣布發(fā)現(xiàn)了結核桿菌,并將其分為人型、牛型、鳥型和鼠型4型,其中人型菌是人類結核病的主要病原體。肺結核就是主要由人型結核桿菌侵入肺臟后引起的一種具有強烈傳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常見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咯痰、咯血、胸痛、發(fā)熱、乏力、食欲減退等局部及全身癥狀。肺結核90%以上是通過呼吸道傳染的,病人通過咳嗽、打噴嚏、高聲喧嘩等使帶菌液體噴出體外,健康人吸入后就會被感染。
1945年,特效藥鏈霉素的問世使肺結核不再是不治之癥。此后,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藥物的相繼合成,更令全球肺結核患者的人數(shù)大幅減少。在預防方面,主要以卡介苗(BCG)接種和化學預防為主。其中1952年異煙肼的問世,使化學藥物預防獲得成功。異煙肼的殺菌力強,副作用少,且又經濟,所以便于服用,服用6至12個月,10年內可減少發(fā)病50%至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