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對腫塊型小兒肌性斜頸,中醫(yī)主要以軟堅消腫散結為治則,采用揉捻、拿捏和滑推的手法治療。具體操作方法為:
①患兒仰臥,暴露患側頸部皮膚。醫(yī)者坐于床邊或患兒對側,一手托扶患兒項部,使其后伸,另一手用指揉法自胸鎖乳突肌的乳突部,自上而下地沿其輪廓反復揉動,并在腫塊周圍加重揉動的力量,時間約5分鐘。
②醫(yī)者一手固定患兒頭部,另一手拇、食、中三指捏揉患側胸鎖乳突肌,重點在腫塊部位,用力要深達肌層,時間亦為5分鐘。該手法不宜過重,并需與揉法相交替進行,以避免因疼痛而致患兒哭叫。
③醫(yī)者一手固定患兒頭部,一手拿患側胸鎖乳突肌,以腫塊處為重點,反復操作1-2次。
④一手扶住患側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兒頭頂,將患兒頭部漸漸向健側肩部傾斜,反復操作10余次。
⑤患兒俯臥,醫(yī)者位于患側,揉捏患側斜方肌,并配合拿風池、肩井,結束操作。
二、針對非腫塊型小兒肌性斜頸,主要以舒筋緩拘、牽張患肌為治則,采用揉捻、拿捏和伸扳的手法治療。具體操作方法為:
①患兒仰臥位,醫(yī)者立于患側。醫(yī)者一手固定患兒頭部,一手拿并稍向上提患側胸鎖乳突肌,反復操作2-3次。
②醫(yī)者一手扶住患側肩部,手稍向下壓住肩部,另一手扶持患側頭部上方,緩緩地將患兒的頭推向健側,使患兒頭部在額狀面內作被動側向運動,反復作數(shù)次。
③醫(yī)者一手托扶患兒頭頂部,一手摩揉患側胸鎖乳突肌,結束操作。
在進行推拿治療前,如果先將局部熱敷,可提高治療效果。取紅花、芒硝、木香、蘇木、木瓜、伸筋草各10克,水煎后,用一條毛巾在煎液中蘸濕,擰干后趁熱敷在患兒患處,注意溫度,不要燙傷患兒。方中紅花活血化瘀,理氣通絡;芒硝軟堅散結;木香、蘇木行氣散結止痛;木瓜、伸筋草舒筋活絡,諸藥合用,可奏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舒筋通絡、消瘀止痛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