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了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這個疾病,不得不說對于我們人體的危害性是極大的。不僅容易導致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受到破壞,此外還會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出血性疾病等,甚至還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命,導致死亡等。那么到底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病因是什么呢?應該怎么治療呢?
其實紫癜的形成,主要是因為血小板減少而導致的。而免疫性的血小板數(shù)量減少就稱之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雖然說它的發(fā)病率并不高,但是死亡率卻是相當高的。那么到底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該怎么治療呢?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病因
1.免疫因素:
血小板減少的直接原因是血小板破壞增加,即血小板存活時間顯著縮短,導致的原因是病人血漿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這種抗體對同種和自身血小板均有破壞作用。2.血管因素:
臨床上發(fā)現(xiàn),有些病人的出血程度與血小板數(shù)量的減少不成比例,這可能是本病的出血與毛細血管功能障礙也有關系。例如脾切除后,雖然部分病例血小板數(shù)并未上升,但出血現(xiàn)象則可改善;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后,血小板數(shù)量不一定增加,但毛細血管脆性試驗轉為陰性,出血也可減輕。凡此皆足以說明毛細血管缺陷對本病出血的重要意義。3.脾臟因素:
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脾臟可能是產(chǎn)生抗血小板抗體的重要部位之一。當脾臟產(chǎn)生大量抗血小板抗體時,正常血小板經(jīng)過脾臟與抗血小板抗體結合而致敏,致敏的血小板極易被吞噬細胞所吞噬,因此患者周圍血中血小板計數(shù)明顯減少。4.遺傳因素:
據(jù)研究表明,患者及其直系健康的家屬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學缺陷,提示此病可能與遺傳有很大關系。治療方案
脾切除能使患者長期緩解,緩解率達85%,是血液系統(tǒng)疾病中最常見的切脾指征。
術前準備:
1.對門靜脈高壓患者,術前應改善肝功能,糾正出血傾向。2.對某些嚴重貧血者,應反復多次輸血后,再行脾切除。3.對長期使用激素者,應預防性使用抗生素。4.按普外科腹部手術前準備。麻醉要求:
氣管內插管麻醉。術中注意點:
1.手術可取左側肋緣下或上腹正中“L”形切口,術野顯露充分。2.切睥前宜先結扎脾動脈。3.脾切除后,脾窩應放置引流管。4.血液病患者須將副脾一并切除。5.切除脾臟時注意不要損傷胰尾部,以免術后發(fā)生胰瘺。術后處理:
1.按一般腹部手術后處理。2.引流管一般于術后24~48h拔除。3.術后每日查白細胞和血小板。術后當血小板超過(0.8~1)×1012/L時,應行抗凝治療。關于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治療方法,一般來說最常見的治療方法就是切除脾臟。另外這種治療方案是目前來說緩解率高達85%的,可以手術的過程并不復雜。但是大家一定要選擇正規(guī)的專業(yè)性較高的醫(yī)院,這樣才能夠極大地降低手術的風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