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造瘺手術常見的就會在直腸癌中,由于患者此時的排便比較困難,所以就需要通過造瘺來使患者的排便達到正常,這種手術的技術在我國可以說也是很成熟了,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后期護理,這種護理工作需要長期以及細心,但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是關于直腸造瘺手術的具體過程。
手術經過、術中出現(xiàn)的情況及處理:
氣插全麻,截石位,消毒腹部與會陰部。自臍上2cm至恥骨聯(lián)合作腹正中切口。開腹直腸前鞘,將腹直肌向外拉開,切口下端的錐狀肌也剪開,直達恥骨。推開腹膜外脂肪及膀胱頂部后切開腹膜,進入腹腔。
探查腹腔探查肝、脾、大網(wǎng)膜、胃、全部小腸、結腸及其系膜均未見異常,腹、盆腔淋巴結亦未見腫大,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腫瘤,位于直腸右前側壁膀胱直腸凹部,大小約4cmX3cmX3cm樣大小,質硬,邊界清,與周邊組織無粘連。
將全部小腸推到上腹腔后,用紗布墊隔離,并以大的深部拉鉤向上拉開。分離乙狀結腸及直腸上段及其系膜,在乙狀結腸系膜分出直腸上動脈處銳性分離顯直腸上動脈及同行靜脈,鉗夾切除近心端分別用7、4號絲線雙重結扎,集束橫斷結扎乙狀結腸系膜,于腫瘤上方10cm乙狀結腸處上一粗紗布條結扎后,于盆底兩側打開盆底部腹膜,完整分離切除直腸上部系膜,同時沿腹膜盆底反折剪開,至腹膜膀胱反折稍下緣,用電刀銳性分離完整分離出乙狀結腸至直腸腫物下緣約5cm水平,在距腫瘤下緣約5cm處用一次性閉合器橫斷直腸,于腫瘤上方12cm乙狀結腸處上一粗紗布條結扎上方用一次性閉合器橫斷乙狀結腸。
將切除腸段連同腫瘤一并移除,碘伏消毒局部腸腔。在左髂前上棘與臍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作一直徑約3cm 的圓形切口,切除皮膚、皮下組織和腹外斜肌腱膜,分開腹內斜肌、腹橫肌后切開腹膜。
用一把腸鉗由造口處伸入腹腔內,夾住近端乙狀結腸,遠側再夾一把止血鉗后,在兩鉗間切斷乙狀結腸。將近端乙狀結腸斷端自造口處拉出腹腔外2cm。清點手術用品無誤后,分別用生理鹽水、蒸餾水沖洗腹腔。逐層關閉腹腔。采用開放吻合法作人工肛門,即將腸壁邊緣全層與周圍皮膚間斷縫合一周,針距約1cm。觀察造口處結腸血供正常。術畢。
手術順利,麻醉滿意,術中出血約80ml,術中補液3000ml,病人生命體征平穩(wěn),術后送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