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yǎng)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膽囊癌(膽囊癌 )

別名:
傳染性:
無傳染性
治愈率:
30%
多發(fā)人群:
中老年人群40歲以上
發(fā)病部位:
典型癥狀:
噯氣 惡病質 持續(xù)性疼痛 膽囊積膿 膽囊壁變薄
并發(fā)癥:
血栓形成
是否醫(yī)保:
掛號科室:
腫瘤科 肝膽外科 消化內科
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

膽囊癌是怎么回事?

  一、發(fā)病原因

  膽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臨床觀察膽囊癌常與膽囊良性疾患同時存在,最常見是與膽囊結石共存。多數人認為膽囊結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Moosa指出“隱性結石”5~20年后,發(fā)生膽囊癌者占3.3%~50%。國內大宗資料報告20%~82.6%的膽囊癌合并有膽結石,國外報告則高達54.3%~100%。癌腫的發(fā)生與結石的大小關系密切,結石直徑小于10mm者癌發(fā)生的幾率為1.0,結石直徑20~22mm者的幾率為2.4,結石直徑、在30mm以上者的幾率可高達10%。還有人提出膽囊癌的發(fā)生可能與病人的膽總管下端和主胰管的匯合連接處存在畸形有關,因有此畸形以致胰液進入膽管內,使膽汁內的胰液濃度提高,引起膽囊的慢性炎癥,粘膜變化生,最后發(fā)生癌變。膽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膽石病與膽囊癌的關系

膽囊癌患者常合并有膽囊結石,其合并率在歐美為70%~80%,日本為58.8%,我國為80%。膽囊癌好發(fā)于易被結石撞擊的膽囊頸部,并多發(fā)于患結石時間10年以上,故認為膽囊結石與膽囊癌關系密切。結石直徑大于3cm者,膽囊癌發(fā)病的危險性比直徑小于1cm者大10倍。有人認為膽石中含有致癌因子,但缺乏確切的證據,且膽石癥患者中膽囊癌發(fā)生率僅1%~2%。因此,膽石與膽囊癌之間有無明確的因果關系,目前尚不明確。

  Strauch從18篇文獻中統(tǒng)計膽囊癌與膽石的關系為54.3%~96.9%。Jones報告3/4膽囊癌伴有膽石,Balaroutsos等報告膽囊癌病例77%伴有膽石。Priehler與Crichlow復習文獻2000例膽囊癌伴有膽石者占73.9%。動物實驗證明從膽酸、去氧膽酸、膽固醇制備的甲基膽蒽(Methyl- cholanthrene)做成丸劑植入貓的膽囊,可以形成膽囊癌。Lowenfels認為膽道腫瘤的發(fā)生,與這些臟器的梗阻、感染,致使膽酸轉化為更活躍的物質有關。Hill等在2/3的膽石中發(fā)現梭狀芽孢桿菌,這種細菌可使膽酸脫氧化后轉化為去氧膽酸和石膽酸,二者是與多環(huán)芳香碳氫化物致癌因素有關物質。膽石可引起慢性炎癥,膽囊鈣化的瓷膽囊(procellaneous gallbladder)惡變率高。但是,膽囊結石的長期慢性刺激,是否誘發(fā)膽囊癌,尚未得到充分的證明,只可以說膽石可使膽囊癌發(fā)病率增多。美國印第安人婦女膽石病20年,膽囊癌發(fā)病率由0.13%上升至1.5%。Nervi等應用Logistic回歸模式計算出膽石患者膽囊癌發(fā)生率比無結石者高出7倍。

  膽囊癌患者中40%~50%有慢性膽囊炎癥。有人研究膽囊切除標本發(fā)現,膽囊慢性炎癥嚴重組比不嚴重組的異型細胞增殖和惡性變的比率高;在非癌部位有很高的腸上皮化生率;在癌灶內有類似腸上皮的腫瘤結構,從而認為腸上皮化生是發(fā)生癌變的重要病變。膽囊癌的發(fā)生可能是:正常膽囊黏膜 →慢性膽囊炎(含結石) →腸上皮化生 →分化型膽囊癌(腸型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

  2.膽囊良性息肉與腺瘤和膽囊癌的關系

Sawyer報告29例膽囊良性腫瘤,其中4例惡變。他復習了近20年文獻資料,認為膽囊腺瘤是癌前病變。膽囊腺瘤多單發(fā),有蒂,癌變率約10%。若合并膽囊結石則癌變的危險性增加。有研究發(fā)現,直徑小于12mm者,多為良性腺瘤;直徑大于12mm者,多為惡性病變。所有原位癌和19%的浸潤癌有腺瘤成分,從而認為腺瘤有癌變的可能。

  Yamagiwa及Tomiyama研究1000例膽囊的組織學檢查,不含膽石者有4%腸化生現象,含有膽石病例,腸化生者占30.6%,發(fā)育異常者69.8%,膽囊癌占61.1%。36例膽囊癌的組織中,發(fā)育異常與腺瘤分別為22.2%與8.3%。所以認為腸化生到發(fā)育異常到膽囊癌,可能有發(fā)病順序的意義。

  膽囊腺肌增生癥 以往認為膽囊腺肌增生癥無惡變可能,但近年陸續(xù)有膽囊腺肌增生癥患者發(fā)生膽囊癌的報道,目前已被確認為膽囊癌的癌前病變。

  3.膽胰管合流異常與膽囊癌發(fā)病的關系

Kinoshita及Nagata研究,膽胰管匯合共同通道超過15mm,出現胰膽反流,稱為膽胰合流異常。許多作者指出膽胰管不正常的匯合,使膽囊癌的發(fā)病率上升。胰膽管匯合部畸形時,胰液長期反流使膽囊黏膜不斷破壞,反復再生,在此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癌變。有報道,ERCP檢查發(fā)現膽囊癌患者中,有16%合并胰-膽管匯合部畸形。Kimura等報告96例膽囊癌經造影證實65例膽胰管合流異常,同時觀察65例膽胰合流異常者,16.7%合并膽囊癌,對照組641例膽胰管匯合正常者,膽囊癌發(fā)生率為8%。另一組報告膽胰管合流異常者,膽囊癌發(fā)生率為25%,正常匯合組635例,膽囊癌發(fā)病率為1.9%。

  4.其他因素

此外,Ritchie等報告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往往伴發(fā)膽囊癌。Mirizzi綜合征患者膽囊癌的發(fā)生率增加,亦可能為病因之一。有報告膽囊癌發(fā)病與膽囊管異?;蛳忍煨阅懝軘U張有關。

  二、發(fā)病機制

  膽囊癌有多種不同的組織類型,但無一種有其固定的生長方式和特殊的臨床表現。膽囊癌絕大多數為腺癌(圖1),約占80%,其中60%為硬性腺癌,25%為乳頭狀腺癌,15%為黏液腺癌。其余為未分化癌占6%、鱗癌占3%、混合瘤或棘皮瘤占1%。尚有其他罕見的腫瘤包括類癌、肉瘤、黑色素瘤和淋巴瘤等。

  肉眼觀察多表現為膽囊壁彌漫性增厚,并侵及鄰近器官,偶見乳頭狀突起向膽囊腔內生長者。膽囊癌的擴散方式主要以局部浸潤肝臟和周圍器官如十二指腸、結腸以及前腹壁為多見。如膽囊頸或Hartmann袋的腫瘤直接浸潤肝總管,則在臨床表現和放射影像學檢查上很難與膽管癌相鑒別。早期病變可直接浸潤到膽囊窩,也可通過血源性播散,經膽囊靜脈沿膽囊頸而侵及肝方葉。膽囊壁具有豐富的淋巴管,有利于腫瘤早期向膽囊管、膽總管和胰十二指腸區(qū)周圍的淋巴結擴散。直至腫瘤晚期,方可見遠處轉移及經腹腔播散。臨床上僅有10%的患者因膽石癥行膽囊切除時發(fā)現腫瘤局限于膽囊,另有15%早期已侵犯膽囊窩或周圍淋巴結,在此期若行擴大性根治手術,仍有治愈的可能。Piehler等(1978)收集文獻報道的984例膽囊癌,侵犯肝臟占69%,區(qū)域性淋巴結受侵者占45%。

  75%的膽囊癌可直接侵犯周圍臟器,發(fā)生頻率依次為肝、膽管、胰、胃、十二指腸、網膜和結腸。60%有淋巴轉移,遠處轉移者約占15%,腹膜轉移者不到20%。沿神經鞘擴散是肝膽系統(tǒng)癌腫特點之一,在進展期膽囊癌患者中有近90%發(fā)生神經侵犯,是本病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

  膽囊癌的病理分期:1976年,Nevin等首先提出了原發(fā)性膽囊癌的臨床病理分期和分級方案,其依據是膽囊癌組織浸潤生長和擴散的范圍以及細胞的分化程度。由于其簡便實用,很快為廣大外科學者認同并廣泛采用。具體分為5期3級,方案如下:分期:Ⅰ期,癌組織僅限于膽囊黏膜;Ⅱ期,癌組織侵犯膽囊黏膜和肌層;Ⅲ期,癌組織侵及膽囊壁全層,即黏膜、肌層和漿膜層;Ⅳ期,癌組織侵犯膽囊壁全層并有淋巴結轉移;Ⅴ期,癌組織直接侵犯肝臟或有肝轉移,或者有任何器官的轉移。分級:Ⅰ級,高分化癌;Ⅱ級,中分化癌;Ⅲ級,低分化癌。分期和分級與預后單獨相關,分期和分級的相加值與預后有明顯的相關性,數值越高,預后越差。

  國際抗癌聯盟(UICC)于1995年公布了統(tǒng)一的膽囊癌TNM分期標準,成為全面衡量病情、確定治療策略和評估預后的重要參考(表1)。研究表明,行膽囊癌根治性手術后,Ⅰ、Ⅱ期腫瘤的生存曲線無明顯差異,累計生存期均明顯長于Ⅲ、Ⅳ期患者。影響膽囊癌預后的因素很多,如組織分級、病理類型等,但以病理分期最為重要。此外,正確判定膽囊癌的TNM分期在制定手術方式、輔助治療計劃時非常必要。

膽囊癌相關醫(yī)生

更多>

  • 曾繼宗,主任醫(yī)師
    曾繼宗 主任醫(yī)師
    未開通
    烏魯木齊市友誼醫(yī)院 腫瘤科

    擅長疾?。?/span> 普外科腫瘤的診斷治療

  • 王慶平,主任醫(yī)師
    王慶平 主任醫(yī)師
    未開通
    烏魯木齊市友誼醫(yī)院 腫瘤科

    擅長疾?。?/span> 肝膽外科常見病、多發(fā)病的診治,對腹部腫瘤胃癌、大腸癌的診斷與治療有豐富臨床經驗

  • 蘇長青,主任醫(yī)師
    蘇長青 主任醫(yī)師
    未開通
    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yī)院 腫瘤科

    擅長疾?。?/span> 腫瘤學

  • 吳敏,主任醫(yī)師
    吳敏 主任醫(yī)師
    未開通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 腫瘤科

    擅長疾?。?/span> 各種細胞類型肺癌的治療;腫瘤熱療;乳腺癌、食管癌、惡性淋巴瘤、結直腸癌治療;纖支鏡診斷治療。

膽囊癌相關醫(yī)院

更多>

相關醫(yī)院

專家推薦

  • 李秀蓮

    李秀蓮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擅長:主任醫(yī)師

    著名中醫(y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y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副院長,醫(yī)學博士、教授、博

  • 盧秀英

    盧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長:主任醫(y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yè)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癥及疑難雜癥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時華

    席時華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擅長:主任醫(y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余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見病、多發(fā)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主任醫(y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陜西人。1985年畢業(yè)于新疆醫(yī)學院醫(yī)療系,學士學位。畢業(yè)后分配

  • 熱西提

    熱西提 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擅長:主任醫(yī)師

    1965年畢業(yè)于新疆醫(yī)學院臨床醫(y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qū)優(yōu)秀專家稱號。全國

推薦問答

濕疹皮炎的癥狀和治療

濕疹皮炎的癥狀主要包括紅斑、丘疹、膿皰、瘙癢、脫屑等,還可能出現水皰、結痂等表現。治療方面可以采取對因治療和藥物治療。對因治療主要是積極控制原發(fā)病灶,避免局部刺激,停用不適當的外用藥。藥物治療可選用抗生素、抗組胺藥以及糖皮質激素等,但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盲目用藥。

體外射精好嗎

體外射精的安全性不是很高,可能導致避孕失敗,且易導致男女性功能障礙。因為在性生活過程中,會有少量精子在射精前伴隨輸精管的收縮從尿道流出,可能導致女方受孕。因此,體外射精并不是一個好的避孕方法。

細小病毒感染的癥狀

細小病毒感染的癥狀主要包括皮膚紅斑、關節(jié)紅腫疼痛、皮膚黏膜蒼白、乏力、心悸、胸悶等。具體癥狀有傳染性紅斑、關節(jié)病變、造血功能障礙導致的貧血以及心肌病變等。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低熱、全身不適、頭痛、肌痛、咽痛等共同癥狀。特殊癥狀還包括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危象、血管性紫癜、肢端麻木和刺痛等。若出現相關癥狀,尤其是與感染者有接觸后,應及時就醫(yī)。

人流手術過程痛苦嗎

人流手術過程中是否痛苦取決于手術類型。無痛人流手術在手術過程中患者不會感覺到疼痛,因會采用吸入或注射麻醉等方式。而普通人流作為一種傳統(tǒng)方式,其手術時間雖短但疼痛感明顯。宮腔鏡人流一般可以打麻醉,手術過程不痛,但也受醫(yī)生手法影響。藥物人流則適用于懷孕早期,通過服用藥物進行流產。因此,如擔心疼痛,可選擇無痛人流或宮腔鏡人流并咨詢醫(yī)生建議。

人缺氧的癥狀表現

人缺氧的癥狀表現包括胸悶、呼吸頻率加快、心慌、食欲不振、頭暈等。嚴重缺氧時還可能出現煩躁不安、意識障礙、心率加快、血壓升高,以及皮色改變、出現發(fā)紺等。這些癥狀都是身體組織氧供不足導致的代謝、功能和形態(tài)結構異常變化的表現。

女性腋毛旺盛代表健康嗎

女性腋毛旺盛并不一定代表健康。腋毛旺盛可能是遺傳因素造成的,有助于汗液蒸發(fā)和保護皮膚,這是好的現象。然而,如果腋毛旺盛是由于內分泌異常,如雄性激素水平過高導致的,可能會引發(fā)腋下汗液分泌增多和異味,對身體造成一定影響,這種情況則不好。因此,腋毛旺盛與健康的關系需結合具體情況判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