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乳腺癌疾病病因
?。ㄒ唬┌l(fā)病原因
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確,但資料表明與下列因素較為密切。
1.月經(jīng)
月經(jīng)來潮小于13歲和(或)絕經(jīng)年齡超過50歲者發(fā)病率較高。
2.婚育、哺乳
終身不婚或不育者、首次生育年齡大于30歲和生育后未行哺乳者發(fā)病率較高。
3.家族史
有乳腺癌家族史者發(fā)病率較高,臨床稱之為家族遺傳易感性。
4.乳腺本身疾患
有重要乳腺囊性增生病者乳腺癌發(fā)病率較高。如果一側乳腺已患癌,它對于對側乳腺來說更是高危因素。
5.既往用藥
長期服用雌激素者發(fā)病率較高。有報道長期服用利舍平、甲基多巴、三環(huán)類止痛藥等會導致催乳素水平升高,對乳腺有致癌的危險。
6.電離輻射
乳腺為對電離輻射較為敏感的組織,過多地暴露于射線者患癌機會較大。
7.體形
有資料表明50歲以后肥胖者患乳癌的機會增大。其實這不過是一種現(xiàn)象,僅可在目前作為多危險因素中分析的一項參考,究竟肥胖者中何物與乳癌發(fā)生相關并不明確。
?。ǘ┌l(fā)病機制
乳腺癌的病理分類系統(tǒng)很多,目前常用的為WHO分類系統(tǒng),它把乳腺惡性腫瘤分為以下類型:
1.非浸潤性腫瘤
1)導管內癌。
2)小葉原位癌。
2.浸潤性腫瘤
1)浸潤性導管癌。
2)浸潤性導管癌伴明顯的導管內癌成分。
3)浸潤性小葉癌。
4)黏液癌。
5)髓樣癌。
6)乳頭狀癌。
7)管狀癌。
8)囊性腺樣癌。
9)分泌性癌。
10)汗腺癌。
11)間變開成的癌:①鱗癌;②梭形細胞癌;③軟骨或骨樣腫瘤;④混合型。
12)其他。
3.乳頭佩吉特病
4.非浸潤性癌
癌瘤停留在乳管或腺泡內,未見突破基底膜。如已見浸潤,則列入浸潤性癌。
小葉原位癌
小葉均勻性增大,結構存在,腺管、腺泡增多且增大,充滿無極性的癌細胞,形成許多不規(guī)則的小圓型癌細胞團塊,偶見肌上皮細胞,其外為基底膜。癌細胞比正常細胞稍大,胞質較豐富,胞核稍大,常較淡染,也可深染,無明顯異型,可找到核分裂象,常需多取材、多切片、仔細觀察以排除侵犯。有時見腺管和腺泡內為小空腔的腺管,因小管和細胞大小一致,不能推測來自管內癌在小乳管的擴展,也應歸入小葉原位癌。
鑒別:①如果癌細胞團塊生芽或突破基底膜,則為小葉浸潤性癌。但常見者為小癌細胞呈單細胞條索或彌散;②其他管內癌沿乳腺導管蔓延到小葉者,常不累及小葉中全體管、泡,癌細胞大小不等,有明顯異型,團塊的大小常不一致,周圍常有淋巴細胞浸潤;③小葉原位癌與小葉增生不同之處為,小葉增生的細胞小,腺管、腺泡常有雙層上皮細胞,無極性紊亂。
導管內癌
癌細胞的大小較一致,呈輕度到中度異型,排列可呈多種方式,彼此可以互相移行,有時在一腫瘤中,可見數(shù)種結構。常見的有以下類型:①實性管內癌:許多密集的乳管高度擴張,充滿輕度異型、但無極性的癌細胞,可找見核分裂象。有時在癌細胞團塊中央,見少量壞死癌細胞或小圓形空隙,不見侵犯到管外;②篩狀管內癌:在一些密集高度擴張的乳管內,癌細胞呈篩狀排列。癌細胞比基底細胞大,無極性,胞質淡嗜酸,胞核輕度到中度異型。在癌細胞之間見一些圓孔,不見浸出管外,在癌巢中部也常見到癌瘤壞死。在以上兩型中,如果癌細胞團塊中央為大片壞死癌細胞,皆可稱粉刺樣的管內癌;③低乳頭管內癌:許多乳管高度擴張、密集,襯復的癌細胞由輕度到中度異型,形成許多較規(guī)則的低乳頭,一般無纖維脈管囊。癌細胞的胞質在管腔側可有空泡,狀似破裂,有時胞質豐富、嗜酸,且可有頂漿突起。
鑒別:①實性管內癌與實性乳頭狀瘤病的區(qū)別為,前者細胞有異型,核分裂象多,無極性。癌細胞巢的數(shù)目多,大小較一致,巢中常見片狀癌細胞壞死,常伴有篩狀管內癌或粉刺樣管內癌;②篩狀管內癌與腺樣囊腺癌的區(qū)別為,后者的癌細胞為基底樣細胞,胞質少,嗜堿,胞核無異型,在管內和圍繞細胞巢皆有肌上皮細胞和黏多糖;③篩狀管內癌與篩狀乳頭狀瘤的區(qū)別為,后者的細胞巢少,大小不一,瘤細胞有極性,無細胞異型,無片狀壞死;④低乳頭管內癌與囊性增生病的大囊腫的區(qū)別為,囊性增生病的囊腫數(shù)目很少,其中乳頭大小較一致,細胞常完整,無異型。
早期浸潤性癌
乳腺癌從非浸潤性的原位癌到浸潤性癌,是一逐漸發(fā)展的過程。其間需經(jīng)過早期浸潤階段,它指癌組織開始突破基底膜,始向間質浸潤的時期,既不同于原位癌,又不同于一般的浸潤性癌。根據(jù)形態(tài)的不同,可分為早期浸潤性小葉癌和早期浸潤性導管癌2類。
早期浸潤性小葉癌屬小葉原位癌的早期浸潤階段??梢姵錆M導管腔內的癌細胞穿過基底膜向小葉內間質浸潤,但尚未浸潤至小葉范圍以外。
早期浸潤性導管癌:與浸潤性導管癌一樣,導管內癌的部分區(qū)的癌細胞突破基底膜向間質浸潤,但浸潤的范圍較小,癌細胞巢僅像發(fā)芽樣向間質內伸展,不形成廣泛的浸潤。
5.浸潤性癌
浸潤性小葉癌
小葉內的癌細胞突破基底膜及小葉范圍向間質內浸潤,稱浸潤性小葉癌。浸潤后大多成為小細胞型硬癌或單純癌,腺管狀的小葉癌浸潤間質后往往形成腺管樣癌。經(jīng)間質浸潤的癌細胞常圍繞導管,呈同心圓結構而形成靶樣圖像,此為浸潤性小葉癌的形態(tài)特征。
鑒別:小葉浸潤癌與硬化性腺病的區(qū)別為,硬化性腺病大致保持小葉結構,上皮細胞無異型,無核分裂象,常見雙層上皮細胞形成小管,上皮細胞常萎縮。而小葉浸潤癌不但細胞有輕度異型,且呈浸潤性生長。
浸潤性導管癌
導管內癌的癌細胞,在部分區(qū)突破基底膜,向間質內浸潤,部分尚可見明確的導管內癌成分。WHO乳腺腫瘤組織學分類(1981)所指的浸潤性導管癌的形態(tài)多種多樣,實際包括了單純癌、硬癌和沒有淋巴細胞浸潤的髓樣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
單純癌
為最常見的乳腺癌類型,約占80%以上,形態(tài)特點是癌組織中主質和間質的比例相當,其形態(tài)復雜、多樣,癌細胞常排列成巢、索、腺樣或片塊狀。當幾種類型的乳腺癌混在一起,且又難以衡量以那一型為主時,也可診斷為單純癌。
髓樣癌
髓樣癌較單純癌少見。腫塊體積較大,約3~9cm,質地較軟,往往位于乳腺組織的深部,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邊緣較整齊,傾向于膨脹生長。腫瘤切面呈灰白色,常見出血、壞死。
鏡檢
癌的主質多、間質少,癌細胞體積大,呈卵圓形、圓形、多邊形,胞質豐富,嗜堿性,核大而呈空泡狀,核仁清楚,分裂象多見,有時可見單核及多核瘤巨細胞。癌細胞排列緊密,多呈片塊狀分布,有時可呈粗條索狀、小巢狀或彌漫性分布,有時會與惡性淋巴瘤混淆。許多髓樣癌伴有豐富的小淋巴細胞浸潤,甚至可見漿細胞,這表示機體對癌組織的免疫反應。
有淋巴細胞浸潤的髓樣癌比無淋巴細胞浸潤的髓樣癌預后好。有淋巴細胞浸潤的髓樣癌,5年生存率是83.23%,10年生存率是69.40%,無淋巴細胞浸潤的髓樣癌,5年生存率67.28%,10年生存率44.09%。
硬癌
純粹的硬癌較少見,常與其他類型的乳腺癌并存。WHO分類已將硬癌歸入浸潤性導管癌,不再另列硬癌一類。大體標本見腫塊體積較小,邊界不清。與周圍乳腺組織呈放射狀交界,質地硬,做切面時刀上有阻力感,腫瘤切面灰白色或帶黃色,其間可見散在的黃白色條索,出血和壞死少見。
鏡下見癌細胞呈多邊形、立方形或短梭形,核分裂易見。間質內結締組織增生,間質的量多于主質,由致密的纖維組織組成,可有膠原變性,并可發(fā)生鈣化、骨化。
鑒別:與漿細胞性乳腺炎鑒別,尤其在冷凍切片診斷時。此癌侵襲性強,易轉移,惡性程度高。
黏液腺癌
患者一般年齡較大。大體標本見腫瘤體積大、境界清楚,邊緣不規(guī)則,切面半透明、膠凍狀。
鏡下見間質內有豐富的黏液,將癌細胞分隔成小巢狀。癌細胞呈圓形,多邊形,輪廓不清,胞質內可含小空泡,核小而圓、深染,偏于細胞一側,分裂象少。當黏液量多形成黏液湖時,癌細胞很少,成為漂浮在黏液湖中的小島,有時需仔細尋找,才能發(fā)現(xiàn)上皮成分,而且漂浮在黏液湖中的細胞往往因分泌衰竭而體積減小,胞質少、核深染,有時不易發(fā)現(xiàn),尤其在冷凍切片中。對此癌有人又稱膠凍樣癌,即含有大量細胞外上皮性黏液的癌。
黏液腺癌生長緩慢,多為膨脹性生長,浸潤性不強,轉移晚,預后較好。如果是含有大量細胞內黏液的印戒細胞型的黏液腺癌預后極差。
由于該型乳腺癌含有大量細胞外黏液,癌細胞量少,故在生化法測定乳腺癌雌激素受體時,往往出現(xiàn)假陰性結果,而用免疫組化法對照,在癌細胞內可見明確的棕褐色的陽性顆粒。
乳頭狀癌
多發(fā)生于乳腺大導管,極少由管內乳頭狀瘤癌變而來。乳頭狀癌可單發(fā)或多發(fā),大多生長緩慢,發(fā)生轉移較晚,但在轉移灶內往往可見到乳頭。部分病例有乳頭溢液,多為血性,如在溢液涂片內找到癌細胞,有助于診斷。
肉眼見腫瘤為棕紅色結節(jié),質脆,結節(jié)內有粉紅色腐肉樣或乳頭狀組織。
鏡下見癌細胞排列成乳頭狀,乳頭中央結締組織稀少,有時乳頭狀結構相互吻合,而形成復雜的腺結構,或形成車輪狀,甚至篩狀結構,癌細胞內襯于結締組織軸心的兩旁,可為單層或復層,也可呈實質性增生。細胞大小,形狀不一,極性亂,核深染,分裂象常見。根據(jù)乳頭結構不同的方式,又可將乳頭狀癌分為長分支乳頭狀腺癌、短乳頭型乳頭狀腺癌和融合型乳頭狀腺癌三型或分為乳頭狀型、網(wǎng)狀型、篩狀型和微囊型4型。
鑒別:對富于細胞的不典型乳頭狀瘤與乳頭狀癌的鑒別是困難的,尤其在快速診斷時,限于提供檢查的組織少,并且質量低于石蠟的冷凍切片,更增加了困難,但即使在石蠟切片中,兩者也難以區(qū)別,這主要是乳頭狀瘤的腫瘤細胞呈雙層結構,腫瘤細胞排列整齊,無浸潤性生長。乳頭狀癌的腫瘤細胞增生呈復層,極性喪失,且可見浸潤性生長。其次是前者可見明顯的結締組織間質,乳頭可融合成復雜的腺結構,但無篩狀結構,有頂泌汗腺化生和鄰近乳腺組織的硬化性乳腺病存在。后者有少量或無結締組織間質,腫瘤細胞可增生成篩狀結構,無頂泌汗腺化生,無鄰近乳腺組織的硬化性乳腺病存在。
腺管樣癌
此類型較罕見,發(fā)展慢,惡性程度低。腫瘤常為雙側性和多中心性。腫瘤體積較小,大多數(shù)小于1cm。
鏡檢:表現(xiàn)為高度分化的浸潤性癌,癌細胞的異型性不明顯,形成由單層細胞組成的腺管,腺管周圍間質內纖維組織增生或有玻璃樣變性,要注意與硬化性乳腺病鑒別。腺管樣癌可與其他類型的癌合并存在。
腺樣囊性癌
多發(fā)生于唾液腺,發(fā)生在乳腺十分罕見。在其他類型的乳腺癌內??梢姷皆钚缘南贅幽倚园┙Y構。此癌生長緩慢,腋下淋巴結較少轉移,預后較唾液腺腺樣囊性癌好。
巨檢:腫塊與周圍乳腺組織分界清楚,無包膜,切面同其他類型的乳腺癌。
鏡檢:癌細胞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管腔結構,如管腔大小較一致,則成篩狀。有時管腔不明顯,形成縱橫交叉的束或巢,也可呈片塊狀、管狀結構,襯以單層或數(shù)層細胞。癌細胞較小,胞質少,核深染,分裂象少見,鏡下圖像與發(fā)生在唾液腺的腫瘤無法區(qū)別。
大汗腺癌
此癌少見,來自乳腺導管上皮。
鏡檢:形態(tài)特殊,癌細胞體積大,胞質豐富,嗜伊紅,顆粒狀,呈腺狀或腺泡狀結構,少數(shù)可形成乳頭。純粹的大汗腺癌少見,但在其他類型的乳腺癌內??梢姷皆钚缘拇蠛瓜侔?。
腺癌
純粹的腺癌少見,?;祀s在單純癌內。當癌實質一半以上表現(xiàn)為腺管結構時,可診斷為腺癌。
鏡檢:腺腔不規(guī)則,有單個的腺腔,但經(jīng)??梢妿讉€腺腔相連在一起。癌細胞可呈單層排列,但多數(shù)呈復層。細胞異型明顯,分裂象易見。
濕疹樣癌
又名佩吉特病。主要發(fā)生在40~60歲的婦女。主要表現(xiàn)為乳頭及乳暈皮膚的濕疹樣改變。
鏡檢:在乳頭及乳暈表皮內見派杰細胞,該細胞體積大,比同層表皮細胞大2~3倍,圓形、卵圓形,細胞境界清楚,胞質豐富。淺染或透亮,核大而圓,染色較淺,染色質顆粒細,其間有染色質凝塊,分裂象易見,核仁清楚,部分細胞質內可見色素顆粒。派杰細胞呈巢狀,腺樣或散在分布于表皮內,主要分布于表皮底層,也可占據(jù)表皮全層。與佩吉特病并存的乳腺癌主要為導管內癌和小葉原位癌,部分為浸潤性導管癌、單純癌和髓樣癌等。佩吉特病的生存率較一般乳腺癌高。
鱗狀細胞癌
真正的鱗癌罕見,它是在導管上皮鱗狀化生的基礎上發(fā)生的,惡性程度高。形態(tài)特征同發(fā)生在其他部位的鱗癌。如果癌組織大部分為鱗癌,僅小部分為其他類型的乳腺癌,也可診斷為鱗癌。
6.其他少見的乳腺癌
分泌型(幼年性)癌:多見于兒童。
鏡檢:其特點是含有腺或管腔結構,癌細胞染色淺,有顯著的分泌活動,在胞質和腺腔內有PAS陽性物質。
富脂質癌:富脂質癌惡性程度高,淋巴結轉移灶的形態(tài)有時可類似組織細胞增生。
鏡檢:癌細胞排列成片狀和條索狀,胞質豐富,透明或泡沫狀,脂肪染色強陽性。超微結構研究也證明胞質內脂質為分泌產(chǎn)物,而不是變性,可見許多脂質空泡。有些脂質空泡較大,致使細胞核推向一側。
類癌:乳腺類癌少見,形態(tài)同發(fā)生在乳腺各部位的類癌,用嗜銀染色可見胞質內有嗜弱蛋白銀的顆粒,腫瘤細胞分泌有銀色胺,但由于分泌量不多,又受正常肝組織的破壞,故只有當腫瘤巨大而肝臟有轉移時,才出現(xiàn)類癌綜合征,潮紅、腹瀉、支氣管和肺動脈痙攣等癥狀。
黏液表皮樣癌:形態(tài)同唾液腺的黏液表皮樣癌,罕見。由分泌黏液的腺上皮細胞、表皮細胞和中間型細胞組成,其惡性程度因組成細胞所占的比例而異。
未分化癌:為分化差的乳腺癌,癌細胞彌漫成片,巢狀結構不明顯,需要與淋巴瘤鑒別,仔細觀察時隱約可見癌細胞呈腺癌的特點。
炎性乳腺癌:罕見。臨床上有紅、腫、熱、痛等炎癥的基本癥狀,很多被誤診為乳腺炎。
鏡檢:無通常所指的炎癥的組織學依據(jù),如炎癥細胞浸潤等。部分病例可見皮膚淋巴管擴張及癌檢形成,此類型發(fā)展迅速,預后差。有時患者初診時,就已有遠地轉移。因其本質非炎癥性,所以稱急性乳腺癌較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