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癥性腸病并發(fā)癥
炎癥性腸病(IBD)臨床表現(xiàn)復雜,并發(fā)癥嚴重,腸外表現(xiàn)多樣,且其發(fā)生率變異程度較大:
1.腸道并發(fā)癥
1)腸梗阻
IBD進展與成纖維細胞浸潤和膠原沉積有關,隨組織纖維化,腸壁增厚和腸腔狹窄。腸腔直徑、梗阻長度決定糞便運輸機械障礙的嚴重程度。干結糞便通過遠端結腸時具有更大的摩擦力;反復跳躍性的小腸狹窄可加重梗阻臨床表現(xiàn)。
2)瘺管和膿腫瘺管
瘺管和膿腫瘺管是腸腔與腸系膜、另一空腔臟器或皮膚間的非正常通道,由腸狹窄后腸腔內壓力增高所致。
3)中毒性巨結腸
中毒性巨結腸是指在嚴重、特別是暴發(fā)性UC病程中出現(xiàn)的結腸擴張。僅見于累及廣泛或全結腸的UC。
4)腸道大出血
由于急性結腸出血多由黏膜彌漫性潰瘍所致,對于不明原因的胃腸道出血可行結腸鏡檢查,對于威脅生命者可行急診結腸切除術。
5)結腸癌變
結腸癌變是UC的嚴重并發(fā)癥。病程超過10a及病變部位接近乙狀結腸是增加結、直腸癌危險的兩個主要因素
2.腸外表現(xiàn)
1)口腔表現(xiàn)
口腔病變是IBD患者最常見的腸外表現(xiàn),可作為首發(fā)癥狀出現(xiàn),與疾病活動性相關。主要包括阿弗他潰瘍、唇炎、牙齦炎、口面部肉芽腫病、肉芽腫性腮腺炎等,其中以阿弗他潰瘍最常見。
2)眼部表現(xiàn)
眼部并發(fā)癥以鞏膜炎、葡萄膜炎、結膜炎(缺乏特異性)最為常見,角膜炎、視網(wǎng)膜血管炎及眶肌炎等較少見
3)皮膚表現(xiàn)
以壞疽性膿皮病、結節(jié)性紅斑為常見,也有合并銀屑病、Sweet綜合征等的報道。
4)肝膽表現(xiàn)
常見的有非特異性脂肪肝、膽石癥和特異性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PSC)
5)骨、關節(jié)表現(xiàn)
較為常見,骨表現(xiàn)包括骨質疏松和骨化,其中骨質疏松是某些IBD治療藥物的不良反應,但作為IBD的腸外表現(xiàn)已得到公認。
6)泌尿系統(tǒng)表現(xiàn)
包括結石、盆腔瘺管形成。
7)血栓栓塞性疾病
較為嚴重,好發(fā)于年輕患者,與IBD病死率及疾病活動度有關。血栓栓塞部位多變,動、靜脈均可累及,血栓形成歸因于其血栓前狀態(tài)(PTS)或稱血液高凝狀態(tài)(H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