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慢性胰腺炎一般治療
小兒慢性胰腺炎西醫(yī)治療
一、治療
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減輕癥狀和控制并發(fā)癥。
1.腹痛
在疼痛發(fā)作期,治療方法近似于對急性胰腺炎的處理。對于兒童慢性胰腺炎,控制疼痛很重要,但有時卻很困難??梢杂苗摅w類或非甾體類抗炎藥;補充胰酶以抑制膽囊收縮素的分泌。在間歇期病人無明顯的疼痛,可只對癥處理。
如果一般的止痛藥物無效,有時需用麻醉藥物,但嗎啡類藥物因其可引起壺腹括約肌痙攣而受限。對癥狀較輕的病人也可用限制胰腺分泌的方法減輕疼痛,如大量胰酶制劑的應用可反饋性抑制胰腺的分泌??诜蹤此猁}和依地酸二鈉(EDTA)可減輕胰腺鈣化和疼痛,但機理不清。如果疼痛難以控制,藥物治療失敗時,可行內鏡下或外科手術解除胰管梗阻,但切除腹腔神經叢或胰腺等治療方法的效果不是十分肯定的。
2.飲食治療
慢性胰腺炎時吸收不良常見,但兒童中的發(fā)生率尚不清楚。治療可用胰酶制劑,需攝入已補充維生素的平衡飲食。
飲食治療的目的是要減輕癥狀并改善病人的全身情況。適當的限制脂肪攝入,可減輕病人的疼痛和脂肪瀉。但在考慮減輕癥狀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對兒童發(fā)育提供足夠的熱量和蛋白。少量多次的飲食方法對有些兒童是可取的。胰酶的補充也可減輕脂肪瀉和蛋白瀉,在治療中如不能改善癥狀,可以增加劑量。但在胃pH<4時,胰酶的活性受限,可應用微膠囊腸溶胰酶制劑改善活性酶的傳輸,同時應加制酸劑,如H2受體拮抗藥,保持消化道的pH值約為4~5。如果這些方法不能改善脂肪瀉,要考慮是否伴隨有小腸黏膜疾病。在營養(yǎng)不良十分明顯的病人,胃腸外營養(yǎng)可以補充腸道的吸收不良。飲食以低脂、高蛋白和高碳水化合物為宜,在某些營養(yǎng)不良病人,如飲食中脂肪配制受限,可考慮應用中鏈三酰甘油。
3.假性囊腫
急性和慢性胰腺炎都可發(fā)生胰腺假性囊腫性病變。假性囊腫是囊性結構,常局限于小網膜囊,可和胰管相通,囊液內含有高濃度的胰酶。假性囊腫的發(fā)生常是潛在的,只是在假性囊腫增大后,偶爾在上腹部發(fā)現,或引起腹痛腹脹,觸摸時有飽滿感。比較多的是在B超檢查時被發(fā)現。假性囊腫可引起壓迫性梗阻,根據囊腫的大小部位,可引起胰管和胰管以外的器官(膽道、十二指腸、胃等)梗阻。假性囊腫可繼發(fā)出血或感染,如破裂可引起腹膜炎。小的假性囊腫一般可以自行消失,也可以長期存在而無癥狀。如果囊腫體積較大,6周以上仍然沒有縮小的趨勢,應行引流治療。引流的方法有多種,可在B超或CT的引導下穿刺引流,也可手術引流。
4.糖尿病
慢性胰腺炎合并有糖尿病時通常為輕度,酮癥酸中毒很少見,如果尿糖的含量很高則需要治療,需相對小劑量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水平。很多病人口服降糖藥物即能滿意的控制尿糖,如口服降糖藥物效果不明顯,可用胰島素,胰腺炎性糖尿病病人對胰島素是十分敏感的,有的病人應用小量胰島素可發(fā)生嚴重低血糖,這可能是由于來源于胰腺的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了。繼發(fā)于慢性胰腺炎的糖尿病病人較少并發(fā)心血管病,這與特發(fā)性胰腺炎病人不同。
5.膽系梗阻
膽總管遠端的梗阻可引起膽汁淤積、黃疸、膽汁性肝硬化、膽管炎等。有時這些可能是首發(fā)癥狀,繼而才發(fā)現了慢性胰腺炎,但也可能是在慢性胰腺炎出現后引起的癥狀。治療以引流膽道系統(tǒng)為主。
慢性胰腺炎多采用內科治療,有以下指征的病人可手術治療:
(1)難以控制的慢性腹痛。
(2)膽總管梗阻。
(3)胰管梗阻及擴張。
(4)假性囊腫及其并發(fā)癥。
在外科治療中對腹痛的治療效果常難確定。對于膽道和胰管的梗阻,首先可采用ERCP進行診斷,診斷明確后可采用鼻膽管引流、括約肌切開等方法治療。ERCP治療后如果疼痛減輕還可進一步預言用外科手術的方法引流效果會更好。對膽總管和胰管的結石梗阻,如能手術排除結石治療效果最佳。對膽管和胰管的非結石梗阻常用括約肌切開或成形的方法,或者應用膽管腸吻合術或胰管腸吻合術。胰腺的部分切除,常用于胰體尾部的局限性病變,胰十二指腸切除用于胰頭部的病變。對嚴重的持續(xù)性腹痛,胰腺次全切除是可以有效的,但術后可引起胰腺外分泌和內分泌功能不足。對胰腺功能完全喪失的病人,胰腺移植有一定的療效。
二、預后
本癥預后不良。
小兒慢性胰腺炎辨證論治
小兒慢性胰腺炎中醫(yī)治療
腸胃積熱
外邪入里化熱,或過食辛辣厚味,濕熱食滯交阻,結聚于里,氣機不和,腑氣不通。臨床癥見腹部脹痛而拒按,胃脘部痞塞不通,惡心嘔吐,口干,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燥,脈滑數。治宜清熱化濕,通里攻下。方用清胰湯合大承氣湯加減:柴胡10g,枳殼10g,黃芩12g,黃連6g,白芍12g,木香6g,銀花30g,玄胡12g,生大黃(后下)10g,芒硝(沖服)10g,厚樸12g。
2.肝膽濕熱
外邪內侵或飲食不調,以致濕熱蘊結于肝膽,使其失于疏泄條達。臨床癥見胃脘、兩脅疼痛,厭食油膩,發(fā)熱,惡心,身重倦怠或黃疸。舌苔黃膩,脈滑數。治宜疏肝泄膽、清熱利濕。方用清胰湯合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15g,茵陳30g,生山梔15g,柴胡15g,黃芩12g,胡黃連10g,白芍12g,木香6g,生大黃(后下)10g,金錢草30g,苡仁30g,蒼術10g,焦三仙各10g。
3.脾虛食滯
素體脾胃虛弱,復因暴飲暴食,脾運不及,腸胃受傷,食積停滯,氣機失暢。臨床癥見脘悶納呆,食后上腹部飽脹不適,泄瀉,大便酸臭或有不消化食物,面黃肌瘦,倦怠乏力。舌淡胖,苔白,脈弱。治宜健脾化積,調暢氣機。方用清胰湯合枳實化滯丸加減:焦白術20g,焦三仙各15g,茯苓20g,枳實 10g,銀花30g,黃芩10g,柴胡10g,澤瀉20g,陳皮10g,苡仁30g,木香6g。
4.瘀血內結
久病入絡,導致瘀血內結,氣機不通。臨床癥見脘腹疼痛加劇,部位固定不移,脘腹或左脅下痞塊,x線片或B超發(fā)現胰腺有鈣化或囊腫形成。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澀。治宜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方用少腹逐瘀湯加減:香附10g,元胡15g,沒藥10g,當歸10g,川芎10g,赤芍10g,蒲黃 15g,五靈脂10g,柴胡10g,苡仁30g,黃芩10g,丹參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