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fā)病原因
本病征系先天性遺傳性疾病。男女都可得這種病,但患病幾率極少且男性多于女性。男性發(fā)病率在1/10000左右,女性發(fā)病率在1/50000左右。
已知有兩個基因與此癥相關,X染色體上的KAL-1 gene是導致此癥的缺陷基因,現(xiàn)已知位于 X染色體短臂22.3的位置上,約有 11-14%的患者可偵測到有KAL 基因突變;另一個突變基因為FGFR1 gene是以體染色體體顯性遺傳模式呈現(xiàn),稱之為KAL-2 gene。另有許多其他的基因正在探究中。
二、發(fā)病機制
人類胚胎發(fā)育的過程中,鼻腔內的嗅神經將嗅覺傳遞到下丘腦及腦的其他部位。嗅神經在胚胎發(fā)育的第25天左右完成。發(fā)生于鼻腔內的GnRH細胞在胚胎發(fā)育的過程中沿著嗅神經上行到下丘腦,停止于下丘腦的弓形核。在那里GnRH神經原分泌GnRH(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刺激垂體分泌LH(促黃體生成激素)和FSH(卵泡刺激素)。后二者刺激性腺產生睪酮(女性為雌激素)和精子(女性為卵子)生成。當嗅神經發(fā)育不全或不能到達下丘腦時,GnRH神經原也就不能到達下丘腦,從而不能在正常的部位分泌GnRH。因此影響了生殖生理功能并與嗅覺失靈并存。
也可為X-性連鎖隱性遺傳(X-Linked recessive inheritance)或為男性-限常染色體顯性遺傳(male-limited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女性可能是基因攜帶者。家族中可有多人發(fā)病,亦可有其他男性性功能正常而嗅覺缺失或失靈者,家族中的女性性功能正常但可有嗅覺失靈者。有人認為患者促性腺激素缺乏可能為先天性下丘腦垂體功能缺陷。這種選擇性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致性幼稚癥,伴嗅球發(fā)育不全致嗅覺缺失或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