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發(fā)生結腸扭轉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有一段較長的可移動的結腸。
2.對應的系膜相對較長。
3.游離腸襻兩端的固定點要十分接近。
4.有一個適合于結腸扭轉的力存在。
一些慢性便秘的病人腸內容物多、積氣使腸襻擴張,妊娠和分娩期腸活動增強腹內器官位置變化,先天或后天因素致遠端腸管梗阻,腹腔手術史等,這些都是發(fā)生結腸扭轉的常見因素;其他可以引起本病的疾病還包括腸腔內蛔蟲團、腸腫瘤、腸粘連、南美洲錐蟲病、硬皮病、腸氣囊腫癥等,體位姿態(tài)的突然改變亦可引起(劇烈的體育運動,如打籃球等常使身體大幅度扭轉和甩動)結腸扭轉,但這種情況很少見。盲腸、升結腸或橫結腸扭轉,青年病人較多,有些是暴飲暴食或者是腹瀉后發(fā)病,起病急;而乙狀結腸扭轉老年病人多見,病史較長,多有典型的便秘史及反復發(fā)作史,病人對其發(fā)作的規(guī)律及緩解方式多能較明確描述;而青年病人病史較短,喜運動或活動,常使乙狀結腸扭轉在不知不覺中緩解,往往沒有明確的病史及發(fā)病規(guī)律。
二、發(fā)病機制
乙狀結腸游離度大,腸襻兩端固定點相對較近,所以乙狀結腸扭轉最常見。乙狀結腸扭轉多為逆時針方向,少數(shù)為順時針方向,乙狀結腸扭轉多見于老年男性病人,而青年人乙狀結腸扭轉多見于女性;盲腸扭轉多為先天性盲腸及升結腸系膜游離腸襻冗長,當腸蠕動活躍或劇烈活動可使腸襻發(fā)生扭轉,以系膜為軸常順時針方向扭轉,也偶見逆時針方向扭轉;橫結腸扭轉常與手術粘連有關,乙狀結腸、橫結腸和盲腸扭轉的典型表現(xiàn)。結腸扭轉180°~360°為非閉襻性腸梗阻;若扭轉360°以上可形成閉襻性腸梗阻。一般情況下結腸扭轉360°以下,不容易影響腸管血運和腸腔通暢,大于180°常出現(xiàn)梗阻,超過360°結腸扭轉后系膜的血管容易受到擠壓造成扭轉腸襻靜脈回流障礙使腸管水腫,腹腔內會有血性滲出液,繼而動脈血運不暢導致缺血,甚至壞死,扭轉的程度越大造成缺血壞死的機會越多。另外,閉襻性梗阻腸內積氣、積液、壓力增高也會影響血運,因而閉襻性結腸扭轉梗阻往往容易發(fā)生腸絞窄,有些病人可因腸壞死出現(xiàn)嚴重感染乃至休克等,要特別注意發(fā)生腸系膜血液循環(huán)障礙后短時間內即可出現(xiàn)腸壞死以及嚴重感染和休克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