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fā)病原因
由于本病毒從日本仙臺一兒童死者分離,又稱仙臺病毒。副流感病毒是副粘病毒屬,有包膜,單股RNA,有4個型,4型又分為A、B兩個亞型,呈球形,直徑125~250nm,在原代猴腎細胞或原代人胚腎細胞中均可分離到本病毒。
二、發(fā)病機制
某些病毒感染后,機體免疫反應可能引起組織損傷,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對呼吸道纖毛上皮細胞的直接破壞最輕,但能引起嬰幼兒嚴重呼吸道疾病;最易罹患的年齡正是母傳抗體水平最高的階段;是否免疫反應有關,可以看與接種疫苗后是否反而使自然感染者的病情加重。呼吸道病毒侵入人的呼吸道表面的纖毛上皮細胞后,在其內復制和擴散并直接引起受染細胞損傷,造成局部病變或產生全身毒血癥狀。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理改變有鼻、咽、喉黏膜充血、水腫、滲出與單核細胞浸潤,部分細胞可發(fā)生變性、壞死、脫落。上皮細胞胞質或胞核內可見包涵體。并發(fā)細菌性感染時,可見黏膜充血,中性粒細胞浸潤和黏液膿性分泌物,嚴重者可發(fā)生肺膿腫、敗血癥及多個器官的化膿性變化。
病變程度與病毒種類、型別和感染部位有關。輕者數(shù)天后上皮細胞可再生而恢復正常。如病變累及細支氣管,可發(fā)生上皮細胞壞死、剝脫,細支氣管壁有廣泛單核細胞浸潤,纖維蛋白、細胞碎片和黏稠的黏液可堵塞管腔而致肺不張、肺氣腫。病毒性肺炎最初表現(xiàn)為纖毛進行性減少,上皮細胞空泡形成,繼之上皮細胞變性,肺泡實質性壞死、萎陷,肺泡壁也可見壞死和增厚,間質水腫和單核細胞、淋巴細胞浸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