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腦血栓形成疾病病因
一、發(fā)病原因
腦動脈血管壁最常見的病變動脈粥樣硬化是血栓形成的首要病因,高血壓、高脂血癥和糖尿病等可加速腦動脈硬化的發(fā)展;其次為各種腦動脈炎,包括鉤端螺旋體動脈炎、大動脈炎、梅毒性腦動脈炎、結節(jié)性多動脈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結核性腦動脈炎、巨細胞動脈炎、紅斑狼瘡、膠原系統(tǒng)疾病等;此外,少見的病因有頸部動脈的直接外傷、先天性動脈狹窄、畸形;血液成分的改變(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血小板增多癥、鐮刀樣細胞貧血、巨球蛋白血癥)、血液凝固性增高(如分娩后、腫瘤、口服避孕藥、術后、脫水)、血壓降低(用降壓藥過量、休克)和心動過緩、心功能不全等均是血栓形成的因素。
根據(jù)目前的知識,已知的腦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包括:①動脈粥樣硬化:它可使腦動脈管徑變細,當遇到血液流變學改變時可促進腦梗死的形成;②高血壓:日本學者認為,腦出血以舒張壓升高最危險,腦梗死以收縮壓升高最危險;③糖尿病:易并發(fā)腦血管損害,是動脈性腦梗死和腔隙性腦梗死共同的危險因素;④血流變紊亂:紅細胞比容增高和纖維蛋白原水平的增高,是腦血栓形成的危險指標;⑤其他:年齡、遺傳因素、吸煙與酗酒、肥胖、口服避孕藥等對腦血栓形成產(chǎn)生影響。
上述諸多危險因素中,僅少數(shù)是遺傳性或難以干預的(如年齡),而大多數(shù)是屬于個人習慣(如吸煙、飲酒)或多因素綜合(如高血壓、肥胖),通過預防及治療可以改變。
二、發(fā)病機制
腦動脈血管壁病變是腦血栓形成的基礎。管壁粥樣硬化變性或炎癥改變均可使動脈內(nèi)膜粗糙、管腔狹窄,血液中有形成分如紅細胞、血小板、纖維蛋白原等,尤其是血小板易黏附在內(nèi)膜病變部位;黏附聚集的血小板,又可釋放出花生四烯酸、5羥色胺、ADP等多種具有使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收縮物質,可加速血小板的再聚集,并形成動脈壁血栓。血栓逐漸擴大,最終使動脈完全閉塞而致腦梗死。在動脈硬化的基礎上,如因血液成分變化引起血液黏度增高,因代謝障礙造成高脂血癥、異常蛋白質血癥和因心血管功能障礙而出現(xiàn)血流動力學變化,也都會促使血栓形成。
在血栓形成過程中,如側支循環(huán)供血充分,可不出現(xiàn)癥狀或只出現(xiàn)短暫性腦缺血癥狀,如側支循環(huán)供血不良,則癥狀嚴重?! ?.腦動脈粥樣硬化性改變
(1)好發(fā)部位:在動脈分叉和彎曲部,如頸動脈竇區(qū)、頸動脈虹吸部,腦底動脈下、大腦前、中、后動脈近端,椎動脈和基底動脈。
(2)動脈壁因局部粥樣硬化病變而膨出,即形成梭形動脈瘤。
(3)動脈硬化的血管壁早期顯示不規(guī)則的淡黃色類脂質的斑塊,晚期為灰白色增生的纖維組織斑塊。
(4)頸動脈顱外段動脈粥樣硬化可使動脈拉長、迂曲甚至形成扭結,或在動脈內(nèi)壁形成潰瘍性斑塊、出血或壞死。
2.腦血栓形成后改變
(1)由于血栓形成后血流受阻或中斷,如側支循環(huán)不能代償供血,則受累動脈供血區(qū)腦組織發(fā)生缺血、軟化和壞死。此軟化壞死灶也可以是多發(fā)的。如病灶在深部的白質,多為缺血性梗死;在皮質由于血管比白質豐富,常為出血性梗死。
(2)由于局部CO2蓄積,血管擴張,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在軟化壞死灶周圍可出現(xiàn)腦水腫。
(3)壞死軟化組織被吞噬細胞清除后,可遺留膠質瘢痕。大的軟化灶可形成囊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