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淋巴管引流入血液循環(huán)的淋巴液每小時約120ml,其中經胸導管引流入血液的淋巴液每小時約100ml,從右淋巴導管進入血液的淋巴液每小時約20ml。平均每日生成淋巴液約2-4L,大致相當于人體血漿的總量。值得指出的是,淋巴液中共含有蛋白質約195g。因此淋巴液回流入血液對保存血漿量與血漿蛋白有重要意義。
淋巴液流出癥狀需要做如下鑒別。
(一)毛細淋巴管的結構和通透性
毛細淋巴管的內皮細胞通過結合細絲連接到外周結締組織,在毛細淋巴管起始處,內皮細胞的邊緣相互覆蓋,形成只能向管腔內開啟的單向活瓣,阻止進入淋巴管的組織液返流入組織間隙。組織間隙中的膠原纖維和毛細淋巴管之間的膠原細絲可以拉開相互重疊的內皮細胞邊緣,使內皮細胞之間出現較大的縫隙,便于組織液進入毛細淋巴管。
(二)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淋巴液來源于組織液,通過毛細淋巴管稍膨大的盲端吸收,其吸收的動力來源于組織液與毛細淋巴管內淋巴液之間的壓力差。壓力差升高則淋巴液產生的速度加快。組織液一旦進入淋巴管就成為淋巴液,因而其成分與該處的組織液非常相近。毛細淋巴管彼此吻合成網,逐漸匯合成較大的集合淋巴管,集合淋巴管壁平滑肌的收縮活動和淋巴管腔內的瓣膜共同構成"淋巴管泵",可促進淋巴回流。
正常成年人在安靜狀態(tài)下每小時大約有120ml的淋巴液進入血液循環(huán)。來自右側頭頸部、右臂和右胸部的約20ml的淋巴液經由右淋巴導管導入靜脈,其余100ml的淋巴液都通過胸導管導入靜脈。人體每天大約生成2~4L的淋巴液,大致相當于全身的血漿總量。
(三)影響淋巴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
組織液和毛細淋巴管內淋巴液之間的壓力差是促進組織液進入淋巴管的動力。因此,凡是能增加組織液壓力的因素都能增加淋巴液的生成。如毛細血管血壓升高、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組織液膠體滲透壓以及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等。"淋巴管泵"可促進淋巴回流。此外,外周骨骼肌的節(jié)律性收縮、相鄰動脈的搏動以及外部物體對組織的壓迫等,都可以促進淋巴回流。而淋巴管和淋巴結急慢性炎癥、肉芽腫形成、絲蟲蟲體等均可引起淋巴系統(tǒng)阻塞,引起淋巴竇和淋巴管擴張。"象皮腫"是晚期絲蟲病時皮膚的突出病變,多見于下肢、陰囊等處。由于絲蟲蟲體阻塞淋巴管,淋巴液回流受阻,阻塞部位的下端發(fā)生淋巴水腫,組織間隙內有多量淋巴液貯積。由于淋巴液含蛋白質,可刺激纖維組織增生,而增生的纖維組織又可加重淋巴液的滯留。這樣反復作用的結果,造成皮下組織增生,皮膚粗糙增厚,與幼象的皮膚相似,故稱"象皮腫”。???? 抗感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