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fā)病原因
本病征病因尚未明確,局部的刺激,如外陰部的炎癥、濕疹、包皮過長、包莖、蟯蟲感染等常常引起局部瘙癢,是幼兒出現(xiàn)摩擦外生殖器行為的常見誘因,爾后在此基礎上發(fā)展成習慣動作。亦有的兒童因為寂寞而玩弄生殖器,常見于男孩。不良環(huán)境、情緒緊張、焦慮等則常??杉觿∵@種行為,兒童將此作為緩解情緒焦慮和自慰的一種手段。
(二)發(fā)病機制
目前研究的結果,其發(fā)病可能與神經介質紊亂有關??捎赡憠A系統(tǒng)代謝障礙,進而引起多巴胺功能亢進所致。
具體說來,有兩類學說,一類稱傳統(tǒng)觀點;另一類為神經介質紊亂學說。
傳統(tǒng)觀點包括:①不良習慣;②外陰炎癥蟯蟲病等所致;③性早熟。對這些傳統(tǒng)觀點已有持不同見解者予以一一推翻。有些患兒發(fā)病年齡還不足2個月,故談不上形成習慣,藥物治療有效,停藥又可復發(fā),足以證實不是“習慣”。對于外陰充血的患兒采用抗炎治療無效,有蟯蟲者驅蟲治療癥狀亦未見好轉,提出外陰充血是交叉擦腿的結果而不是外陰炎癥。對臨床癥狀較嚴重的病例測血促卵泡激素與促黃體酮激素,結果均正常。陰道深片測激情素水平亦正常,故患兒并無性早熟表現(xiàn)。
神經介質紊亂學說的依據(jù)是,患兒尿氨基酸分析,有82%增高,癥狀消失后復查,其中70%恢復正常,提示本病征可能與氨基酸代謝有關。另外患兒的鐵蛋白檢查結果,有75%低于正常,說明儲存鐵缺乏,儲存鐵的減少可導致兒茶酚胺代謝紊亂。兒茶酚胺分解代謝過程中,單胺氧化酶是個關鍵酶,也是鐵的依賴酶。因此小兒體內需有充足的鐵方能激活單胺氧化酶,以便維持兒茶酚胺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