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腎陽虛,病證名。多由腎虛衰,不能溫養(yǎng)脾陽,導致脾陽亦虛;亦有脾陽久虛,不能運化水谷精氣以充養(yǎng)腎,遂致腎陽亦虛者。二者往往又互為因果。癥見畏寒肢冷、氣短懶言、身體倦怠、大便溏瀉或五更泄瀉,或肢體浮腫,甚則腹?jié)M臌脹,舌淡胖苔白滑,脈虛大或細弱。治宜溫補脾腎。脾腎陽虛,病證名。由多由感受寒邪較重,或久病耗氣損傷脾腎之陽氣,或久瀉不止,損傷脾腎之陽,或其他臟腑的虧虛,累及脾腎兩臟等引起。脾虛陽氣不足,多引起大腸功能失調,表現(xiàn)為或腹瀉,或便秘。吸收不良綜合癥、潰瘍性結腸炎、習慣性便秘常出現(xiàn)或伴有此癥。
脾腎陽虛常見于虛勞、泄瀉、 痢疾、水腫、鼓脹、腎風,以及西醫(yī)的慢性腸胃炎、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等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