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yī)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觀察神色和肢體皮膚是冷濕或溫暖;記錄血壓、脈搏、出血量與每小時尿量;保持靜脈能路并測定中心靜脈壓。保持病人呼吸道通暢,避免嘔血時 引起窒息。大量出血者宜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適當進流質(zhì)。多數(shù)病人在出血后常有發(fā)熱,一般毋需使用抗生素。
一、補充血容量
當血紅蛋白低于9g/dl,收縮血壓低于12kPa(90mmHg)時,應立即輸入足夠量的全血。對肝硬化站靜脈高壓的患者要提防因輸血而增加門靜脈壓力激發(fā)再出血的可能性。要避免輸血、輸液量過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腫或誘發(fā)再次出血。
二、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止血處理
1.胃內(nèi)降溫 通過胃管以10~14℃冰水反復灌洗胃腔而使胃降溫。從而可使其血管收縮、血流減少并可使胃分泌和消化受到抑制。出血部位纖維蛋白溶解酶活力減弱,從而達到止血目的。
2.口服止血劑 消化性潰瘍的出血是粘膜病變出血,采用血管收縮劑如去甲腎上腺素8mg加于冰鹽水150ml分次口服,可使出血的小動脈強烈收縮而止血。此法不主張在老年使用。
3.抑制胃酸分泌和保護胃粘膜 H2受體拮抗劑如甲氰咪胍因抑制胃酸提高胃內(nèi)pH的作用,從而減少H+反 彌散,促進止血,對應激性潰瘍和急性胃粘膜病變出血的防治有良好作用。近年來作用于質(zhì)子泵的制酸劑奧美拉唑,是一種H+、K+ATP酶的阻滯劑,大量出血時可靜脈注射,一次40mg。
4.內(nèi)鏡直視下止血 局部噴灑5%Monsell液(堿式硫酸鐵溶液),其止血機制在于可使局部胃壁痙攣,出血周圍血管發(fā)生收縮,并有促使血液凝固的作用,從而達到止血目的。內(nèi)鏡直視下高頻電灼血管止血適用于持續(xù)性出血者。由于電凝止血不易精確凝固出血點,對出血面直接接觸可引起暫時性出血。近年已廣泛開展內(nèi)鏡下激光治療,使組織蛋白凝固,小血管收縮閉合,立即直到機械性血管閉塞或血管內(nèi)血栓形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