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遷延與慢性腹瀉一般治療
小兒遷延與慢性腹瀉西醫(yī)治療
一、液體療法:
積極做好液體療法,預防脫水、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
二、營養(yǎng)治療:
此類病人多有營養(yǎng)障礙,因此繼續(xù)飲食是必要的治療措施,禁食是有害的。
1、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或調整人工喂養(yǎng)者的飲食:
6個月以下小嬰兒,用牛奶加等量米湯或水稀釋,喂2天后逐漸恢復正常飲食,或用酸奶,也可用奶-谷類混合物,每天喂6次,以保證足夠的熱量。
6個月以上的幼兒可用已習慣的日常飲食,選用稠粥、面條,并加些熟植物油、蔬菜、肉末或魚肉等,但需由少到多。
2、靜脈營養(yǎng):
少數嚴重病例口服營養(yǎng)物質不能耐受,應加支持療法。有條件可采用靜脈營養(yǎng)。
方案:10%脂肪乳每天2~3g/kg,復方結晶氨基酸每天2~2.5g/kg,葡萄糖每天12~15g/kg,電解質及多種維生素適量,液體每天12~15ml/kg,熱卡每天209~376kJ/kg(50~90kcal/kg),通過外周靜脈輸入。
總液量在24h內均勻輸入(最好用電腦輸液泵控制速度),好轉后改用口服。
三、藥物療法:
抗菌藥物應慎用,僅用于分離出有特異病原的患兒,并要依據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
補充微量元素與維生素鋅、維生素A、C、B、B12和葉酸,同時給予微生態(tài)療法。
1、腸黏膜保護劑:
(1)適應癥:
適用于急性水樣便腹瀉(病毒性或產毒素細菌性)及遷延性腹瀉。
(2)作用原理:
該藥能吸附病原,固定毒素,然后隨大便排出體外,并能加強胃腸黏膜屏障功能,促進腸黏膜的修復。
(3)劑量:
<1歲,1/3袋,3次/d,餐前30min口服;1~2歲,每次半袋,3次/d;2~3歲,每次半袋,4次/d。>3歲,每次1袋,3次/d。
2、微生態(tài)制劑:
(1)適應癥:
適用于遷延與慢性腹瀉伴有明顯腸道菌群紊亂的患兒。
(2)目的:
補充腸道正常菌群,恢復微生態(tài)平衡,重建腸道天然生物屏障保護作用。
(3)用法:
常用有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糞鏈球菌、蠟樣芽孢桿菌等。這些制劑一定要保持有足夠數量的活菌,沒有活菌的制劑是無效的。
四、非感染性腹瀉:
1、食餌性腹瀉:
調整飲食,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混合喂養(yǎng)或人工喂養(yǎng)的患兒,用稀釋牛奶或奶制品喂養(yǎng)兩天,然后恢復正常飲食,兒童則采用半流易消化食物,然后恢復到正常飲食。
2、癥狀性腹瀉:
積極治療全身性原發(fā)病。
3、糖源性腹瀉:
采用豆?jié){喂養(yǎng),100ml豆?jié){加葡萄糖5~10g,代替牛奶或母乳喂養(yǎng)。
4、過敏性腹瀉:
有些患兒在應用無雙糖飲食后腹瀉仍不改善,需要考慮蛋白過敏,改用其他含蛋白飲食。
小兒遷延與慢性腹瀉辨證論治
小兒遷延與慢性腹瀉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治療:
我國中醫(yī)中藥治療小兒腹瀉積累了豐富經驗,有較好的效果,常用辨證方藥如下:
一、濕熱瀉:
1、適應癥:
夏、秋季多見,適用于急性水樣便腹瀉,病毒性或產毒素性細菌感染。
2、癥候表現(xiàn):
起病急,腹瀉頻繁,大便稀或水樣,肛門灼紅,發(fā)熱,煩鬧,口渴喜飲,惡心嘔吐,食欲減退,小便黃少,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3、治則:
清熱利濕、分利止瀉。方藥:葛根黃芩黃連湯加減。
4、常用藥:
葛根、黃芩、黃連、炙甘草、茯苓、車前子、蒼術等。發(fā)熱重者可加藿香、柴胡、生石膏。如伴嘔吐可加半夏、生姜。成藥有葛根芩連微丸、蒼苓止瀉口服液、雙苓止瀉口服液等。
二、脾胃虛寒瀉:
1、適應癥:
適用于急性腹瀉之后的遷延與慢性腹瀉。
2、癥候表現(xiàn):
病程大于2周,時輕時重,大便稀溏,色淡不臭,納差,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細滑。
3、治則:
溫中健脾、固澀止瀉。方藥:參苓白術散合桃花湯加減。
4、常用藥:
黨參、蒼術、白術、茯苓、山藥、肉蔻、丁香、赤石脂、石榴皮、雞內金、烏梅等。
三、脾腎虛寒瀉:
1、適應癥:
多見于3個月以下小嬰兒伴重度營養(yǎng)不良。適用于重癥難治性腹瀉。
2、癥候表現(xiàn):
腹瀉日久,久治不愈,腹瀉頻繁,大便色淡不臭,形體消瘦,面色蒼白,四肢發(fā)涼,舌淡少苔,脈微弱。
3、治則:
溫補脾腎、固澀止瀉。方藥:附子理中湯加減。
4、常用藥:
熟附子(先煎)、紅人參(先煎)、蒼術、甘草、干姜4g、赤石脂、茯苓、山藥等。
四、脾虛瀉:
1、適應癥:
適用生后即腹瀉或病后伴發(fā)腹瀉。
2、癥候表現(xiàn):
病程遷延,時輕時重,時發(fā)時止,大便稀溏,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色淡不臭,納差,神情倦怠,形體消瘦或虛胖,舌質淡,苔薄白,脈緩弱。
3、治則:
健脾益氣、固澀止瀉。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
4、常用藥:
黨參、茯苓、白術、蒼術、山藥、陳皮、焦三仙、雞內金、赤石脂。如有脫肛可加黃芪、升麻。啟脾丸,香橘丹均可。
五、傷食瀉:
1、適應癥:
由于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
2、癥候表現(xiàn):
脘腹脹滿,疼痛,痛則欲瀉,瀉后痛減,大便溏稀帶奶瓣,不消化,味酸臭,納差,惡心嘔吐,性急好哭,夜睡不安,舌質淡紅,苔白厚膩或淡黃膩,脈滑數。
3、治則:
消食導滯、理氣止痛。
4、常用藥:
藿香、陳皮、焦三仙、萊菔子、茯苓、半夏、木香、白芍、元胡、雞內金等。方藥有保和丸加減,至寶錠,小兒百壽丹,脾可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