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yǎng)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膽道蛔蟲病(膽道蛔蟲病 )

別名:
蛔厥
傳染性:
無傳染性
治愈率:
80%
多發(fā)人群:
多見于6~8歲學齡兒童、農(nóng)民...
發(fā)病部位:
典型癥狀:
肚子疼 上腹部疼痛 惡心 寒戰(zhàn) 指甲類似云母
并發(fā)癥:
肝膿腫
是否醫(yī)保:
掛號科室:
消化內(nèi)科 肝膽外科
治療方法:
血象、大便鏡檢找蟲卵、B超檢查、ERCP檢查、靜脈膽道造影

膽道蛔蟲病治療?

膽道蛔蟲病一般治療

  膽道蛔蟲病西醫(yī)治療

藥物治療: 非手術治療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膽道及Oddi括約肌痙攣,緩解疼痛,排出鉆入膽管內(nèi)的蛔蟲,預防和治療感染及驅蛔治療。

  (1)解痙止痛

  ①阿托品:

阿托品為抗膽堿能藥物,可解除平滑肌痙攣。成人每次0.5~1.0mg皮下注射;兒童每次每千克體重0.01~0.03mg。阿托品可抑制腺體分泌,引起口干舌燥,能解除迷走神經(jīng)對心臟的抑制,使心跳加速,瞳孔散大,眼壓升高。用藥過多可使皮膚潮紅、精神興奮、煩躁不安、譫語驚厥,重者則呈抑制狀態(tài)。

  山莨菪堿(654-2)亦為抗膽堿能藥,可使平滑肌松弛,解除膽管痙攣,并有鎮(zhèn)痛作用,毒性較小,抑制腺體分泌及擴瞳作用較弱。

 ?、谶咛驵ぃ?p class="article_content_text">哌替啶能抑制大腦皮質(zhì)痛覺區(qū),具有鎮(zhèn)痛作用,但同時興奮膽道平滑肌,使張力增強,Oddi括約肌收縮,甚至痙攣,故須與阿托品合用,可收到較好的止痛解痙效果。但應注意哌替啶止痛可掩蓋膽道穿孔、腹膜炎等急腹癥,從而延誤搶救時機。另嗎啡、氯丙嗪亦須與阿托品等合用。

  ③針刺療法:

針刺鳩尾、上脘、足三里、太沖、肝俞、內(nèi)關諸穴可解痙止痛;針刺肝俞、膽俞、足三里使膽囊收縮、膽汁排出量增加和膽管內(nèi)壓增高;針刺內(nèi)關可止嘔。太沖穴位小劑量阿托品注射的解痙作用優(yōu)于注射常規(guī)劑量阿托品,有顯著的效果。耳針可針刺肝膽、交感及神門有很快的解痛作用,其機制可能是通過收縮膽管而排出蟲體。

 ?、芫S生素:

K3肌注或穴位注射可使膽絞痛緩解,且無阿托品、山莨菪堿(654-2)、嗎啡、哌替啶、氯丙嗪等藥的副作用,但可引起溶血貧血、高膽紅素血癥及肝細胞損害,用量不宜過大。

  (2)抗生素

一般不用。對可疑并發(fā)感染或已經(jīng)證實有感染者可應用。由于蛔蟲帶入膽管的細菌多為革蘭陰性桿菌,故應首選針對此類細菌的抗生素。

  (3)驅蛔治療

一般不用使蟲體痙攣性收縮的驅蛔藥如山道年(驅蛔素)、驅蟲丹(一粒丹)等。多用麻痹蛔蟲蟲體的驅蟲藥。目前常用的驅蟲藥有:

  ①甲苯咪唑(mebendazole,vermox,甲苯達唑,安樂士):

為人工合成的苯并咪唑類廣譜高效驅蟲劑,其作用機理系抑制線蟲對葡萄糖的利用,導致ATP缺乏而被驅出,另外還有抑制蟲卵發(fā)育的作用??诜蛰^少(僅為服藥量的0.3%),在腸道內(nèi)保持高濃度,80%以原形在24~32h后從糞便排出。臨床應用顯示對蛔蟲、鉤蟲、蟯蟲、絳蟲和鞭蟲均有很好的療效。治療蛔蟲病蟲卵轉陰率為83%~100%。

  用法為膠囊(片)劑,100mg,成人和兒童均為100mg/次,2次/d,可連服2~3天。

  不良反應極輕,個別有輕微頭暈、腹部不適,可自行消失,少數(shù)病例服藥后蛔蟲游走造成腹痛,可合并服用小劑量噻嘧啶,即可避免。

  ②左旋咪唑(levamisole):

為廣譜驅蟲藥。其抗蟲原理是通過抑制琥珀酸脫氫酶的活性,影響蟲體無氧代謝,阻斷能量供應而使蟲體肌肉麻痹,失去附著力而排出體外。但對哺乳動物的琥珀酸脫氫酶無影響。口服吸收好,30min后血藥濃度達高峰。本藥能驅除蛔蟲、鉤蟲及蟯蟲。治療蛔蟲病時蟲卵轉陰率為95%~98%,效果最好。

  用法為片劑,25mg,50mg,成人1次100~200mg,兒童按1.5mg/kg計算,睡前1次頓服。

  不良反應少,偶有頭暈、惡心及腹痛等,短時期內(nèi)可消失。不宜與親脂性藥品同服,肝、腎功能不全者忌用。

 ?、郯⒈竭_唑(腸蟲清):

為廣譜高效驅蟲藥,干擾蟲體對葡萄糖及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使蟲體衰竭死亡。成人1次口服400mg即可。

 ?、茑玎奏?抗蟲靈):

抑制蟲體內(nèi)膽堿酯酶的活性,使神經(jīng)和肌肉間信息傳遞中斷,蟲體麻痹而被排出體外??诜蛰^少,大部分直接從腸道排出體外。成人每天1次,1.2~1.5g/次,連服3天。小兒則按30mg/kg,1次服用。

  (4)中醫(yī)中藥

祖國醫(yī)學對膽道蛔蟲病的治療有獨到的見解。根據(jù)“蛻得酸則靜,得辛則伏,得苦則下”的原理,研制出了許多方劑。其中應用較多的有烏梅丸(湯),其兼有酸、苦、甘、辛的各種成分,并補氣血,有排蟲扶正之效,其組方為:烏梅15g,細辛2.5g,干姜5g,黃連5g,當歸7.5g,附子5g,川椒2.5g,桂枝1.5g,黨參15g,黃柏5g,每天1劑,水煎服。本方主要為麻痹蛔蟲,增加膽汁分泌,使膽汁趨于酸性,還能松弛Oddi括約肌,因此利于蛔蟲的排出。

  中藥利膽引流,茵陳蒿湯加黃連、銀花,有利于增加膽汁排出量,增強膽囊收縮,松弛括約肌,還有消炎作用。

  (5)內(nèi)鏡治療

ERCP不僅有利于該病的診斷,還能進行有效的治療,借助十二指腸鏡取出蛔蟲是一種迅速有效的治療方法。對于部分暴露于十二指腸乳頭處的蛔蟲,內(nèi)鏡下可用圈套器或網(wǎng)籃套住蟲體隨鏡身一起退出。如蟲體完全進入膽管,可將網(wǎng)籃經(jīng)內(nèi)鏡置入膽總管套取蛔蟲,取蟲后再行ERCP檢查直至完全取出為止。如插管有阻力,可注射阿托品0.5mg,或行Oddi括約肌球囊擴張;一般不主張行EST。值得注意的是,要盡量避免在膽管內(nèi)截斷蛔蟲。一旦發(fā)生,應用氣囊導管將殘留蟲體取盡或留置鼻膽管引流等,用8萬U慶大霉素的生理鹽水50ml沖洗,直到蟲體完全排盡為止,否則殘留蟲體將會成為繼發(fā)結石的核心。

  手術治療: 國內(nèi)膽道蛔蟲癥手術治療1397例,治愈1343例(96.13%),死亡54例(3.86%)。保守療法2210例,治愈2205例(99.77%),死亡5例(0.23%)。

  國內(nèi)在1958年以前對膽道蛔蟲癥以手術治療為主,認為延誤手術時機,會導致嚴重后果。1958年以后,廣泛采用非手術療法,獲得較好療效,手術治療的機會已大為減少。

  (1)適應證:

目前對非手術治療(包括ERCP及鏡下取蟲、引流等)失敗者或出現(xiàn)以下并發(fā)癥者,應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倌懙来蟪鲅?。

 ?、谀懙缐乃?、穿孔、腹膜炎。

  ③肝蛔蟲癥,包括蛔蟲性肝膿腫,肝內(nèi)膽管蛔蟲嵌塞。

 ?、芗毙猿鲅獕乃佬?a >胰腺炎。

  ⑤合并膽道結石、膽總管梗阻、急性梗阻化膿性膽管炎等,且經(jīng)積極的內(nèi)科及內(nèi)鏡下治療無效者。

  (2)手術方式:

探查膽總管、膽囊、肝臟和胰腺,切開膽管引流;膽囊內(nèi)如有蛔蟲則作膽囊切除;有肝膿腫、膽囊及膽管穿破、膽道出血者應給予相應處理。

膽道蛔蟲病辨證論治

 膽道蛔蟲病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的其他治療:針灸治療本病的報道,始見于五十年代末。用針灸配合內(nèi)服烏梅湯治療48例膽道蛔蟲病患者,結果均獲 痊愈。近二十余年來,非手術療法已逐漸成為本病的主要治療方法,針灸治療無論在方法上或療效上都有較大的發(fā)展和提高。如在診斷上,發(fā)現(xiàn)約80%病人的膽囊穴有觸痛或可觸及硬結;取穴上,從各地經(jīng)驗看以循經(jīng)取穴配合局部選穴較佳;刺激法上,廣泛應用毫針、粗針、電興奮、穴位注射、電針及耳針等。綜合各方面資料,針灸治療本病的平均療效在95%左右,特別是在早期,更有肯定的效果。

  針灸治療膽道蛔蟲病的作用機理,一些實驗證明,針刺有效穴位,對奧狄氏括約肌有明顯解痙作用,并能使膽總管收縮,這可能是針刺驅除膽道蛔蟲的生理基礎。治療原則為解痙止痛,預防感染,驅除蛔蟲。做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搞好飲食衛(wèi)生以防止腸道蛔蟲感染是預防膽道蛔蟲病的根本措施。

  【治療】

  體針(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兩組。1、中脘透梁門、大橫;2、膽俞、脾俞。

  配穴:迎香透四白、至陽、期門、太沖、足三里。

  (二)治法

  主穴每次僅取一組,如效不佳,再酌選配穴。兩組主穴可輪用,亦可單獨用。中脘透梁門,右側腹痛明顯透右梁門,左側明顯透左梁門;大橫穴可深刺至2寸左右;膽俞、脾俞,亦宜以28號針略向脊柱斜刺至有酸、麻、脹強烈得氣感。余穴均須激發(fā)明顯的針感。然后大幅度捻轉提插,施瀉法強刺激,留針30分鐘,每5分鐘運針1次。每日1~2次。

  (三)療效評價

  共觀察825例,針刺為主結合藥物驅蟲,平均治愈率約 95%。其中520例,僅用第二組主穴,結果1~3次治愈309例(59.42%)[3~5]。

  體針(之二)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1、阿是穴2。

  阿是穴1位置:位于足三里下,壓痛感最顯處。

  阿是穴2位置:位于右側臀部,在骶管裂孔與大轉子高點連線以上外1/3處之敏感點。

  (二)治法

  任選一主穴。阿是穴1,先于該穴上反復用力按壓,當腹部劇痛出現(xiàn)明顯減輕或消失傾向時,即在此點進針。得氣后,宜采用“氣至病所”手法,反復施行,使針感向腹部方向傳導。留針時間據(jù)癥情變化而定,在此期間可間斷予以運針刺激。阿是穴2,用5寸長毫針垂直剌入2~3寸,持續(xù)捻轉5分鐘,當疼痛大減后,留針20~30分鐘,中間行針2~3次,或據(jù)疼痛情況隨時施針。

  針刺治療同時可服烏梅湯加味或食醋適量,每日3次;鼓勵患者進高脂肪餐。在疼痛緩解24小時后,每日服驅蛔靈3.5克,連服兩天。

  (三)療效評價

  以上述方法治療283例,其總有效率為96.8~100%[6,16]。

  粗針

  (一)取穴

  主穴:主穴。

  配穴:上合谷、胸椎7透胸椎9。

  主穴位置:在第六胸椎棘突上緣。

  上合谷位置:在第一、二掌骨之間基底部。

  (二)治法

  先取主穴,如不能即時止痛加取配穴?;颊叨俗皖^,暴露背部,選直徑1毫米粗,2寸長之特制粗針(赤醫(yī)針),與皮膚成30~40度角,對準主穴,向下斜刺至皮下,然后順脊柱平刺1~2寸,留針;上合谷以28號3寸毫針先直刺進針1~1.5寸,得氣后退至皮下沿第二掌骨向指掌關節(jié)透刺;另用同樣粗細和長度的毫針,從第7胸椎棘突上緣沿皮下透向第九胸椎。留針時間亦可據(jù)癥情變化而定。每日1次,3次后改為隔日1次。

  (三)療效評價

  粗針(原名赤醫(yī)針)上法治療920例,治愈率在95%左右[7,8]。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期門、阿是穴、膽俞、鳩尾。

  配穴:中脘、陽陵泉。

  阿是穴位置:腹部壓痛最顯著處。

  (二)治法

  藥液:維生素K注射液、維生素C注射液、當歸注射液或注射用水。

  以主穴為主,療效不明顯者改取配穴。每次取1~3穴,阿是穴必取。阿是穴須用皮內(nèi)注射針頭刺入,將注射用水0.3~0.4毫升注入皮內(nèi),使局部成典型橘皮樣變(不可注入皮下,以免影響效果)。余穴可注射其他三種藥物中的任一種,針入得氣后,緩緩推入。維生素C每穴0.3~0.5克,維生素K3每穴0.5毫升,當歸液每穴0.3~0.5毫升。穴位注射,每日1~2次。

  (三)療效評價

  共治165例,膽絞痛有效率93%~100%[9~11,14]。

  耳針

  (一)取穴

  主穴:胰膽、迷根。

  配穴:肝、十二指腸、神門、交感。

  (二)治法

  主穴為主,酌加配穴。先針刺右側,疼痛未止再針左側。捻轉運針,刺激須強,留針30分鐘至1小時,每5~10分鐘行針1次;或以0.25%普魯卡因在上述耳穴注射,每穴0.3毫升。每日1~2次。

  (三)療效評價

  治療106例,止痛有效率84~97%[12,13]。

  指針

  (一)取穴

  主穴:膽俞。

  (三)治法

  患者取俯臥或伏案位,醫(yī)者以雙拇指按揉膽俞穴,壯實者施力重,瘦弱者可輕柔些,以酸脹為度。每次施術5~10分鐘。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20例,疼痛消失10例,顯效8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0%。

膽道蛔蟲病相關醫(yī)生

更多>

  • 馮培民,主任醫(yī)師
    馮培民 主任醫(yī)師
    未開通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消化內(nèi)科

    擅長疾?。?/span> 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胃腸病、消化性潰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慢性肝病、消化道出血、炎癥性腸病、慢性膽囊炎、消化系統(tǒng)腫瘤等疾病的的中西醫(yī)結合臨床防治,對于痞滿、胃痛、反酸,腹痛、脅痛、鼓脹、黃疸、虛勞、便秘、泄瀉、痢疾、便血、嘔血、口臭等

  • 王昌成,主任醫(yī)師
    王昌成 主任醫(yī)師
    未開通
    淮安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nèi)科

    擅長疾?。?/span> 對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診治理論基礎扎實,臨床經(jīng)驗豐富,內(nèi)鏡檢查與治療技術嫻熟。

  • 劉樹青,主任醫(yī)師
    劉樹青 主任醫(yī)師
    未開通
    淮安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nèi)科

    擅長疾?。?/span> 消化內(nèi)科各種疾病診治,尤其擅長內(nèi)鏡下的檢查和治療,如胃鏡、腸鏡、無痛胃鏡檢查,內(nèi)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治療膽總管結石、膽道內(nèi)支架置放、食道擴張及支架置放、內(nèi)鏡下胃腸息肉摘除,內(nèi)鏡下止血、取異物等。

  • 李紅玲,主任醫(yī)師
    李紅玲 主任醫(yī)師
    未開通
    淮安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nèi)科

    擅長疾?。?/span> 內(nèi)鏡檢查與治療,如胃鏡、腸鏡、無痛胃鏡檢查,內(nèi)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治療膽總管結石,內(nèi)鏡下胃腸息肉摘除,內(nèi)鏡下止血、取異物等。

膽道蛔蟲病相關醫(yī)院

更多>

相關醫(yī)院

專家推薦

  • 李秀蓮

    李秀蓮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擅長:主任醫(yī)師

    著名中醫(y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y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xiàn)為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副院長,醫(yī)學博士、教授、博

  • 盧秀英

    盧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長:主任醫(yī)師

    從事兒內(nèi)、急救專業(yè)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癥及疑難雜癥搶救治療經(jīng)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時華

    席時華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擅長:主任醫(y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余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見病、多發(fā)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

    擅長:主任醫(y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陜西人。1985年畢業(yè)于新疆醫(yī)學院醫(yī)療系,學士學位。畢業(yè)后分配

  • 熱西提

    熱西提 內(nèi)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擅長:主任醫(yī)師

    1965年畢業(yè)于新疆醫(yī)學院臨床醫(yī)療學,擅長內(nèi)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qū)優(yōu)秀專家稱號。全國

推薦問答

濕疹皮炎的癥狀和治療

濕疹皮炎的癥狀主要包括紅斑、丘疹、膿皰、瘙癢、脫屑等,還可能出現(xiàn)水皰、結痂等表現(xiàn)。治療方面可以采取對因治療和藥物治療。對因治療主要是積極控制原發(fā)病灶,避免局部刺激,停用不適當?shù)耐庥盟?。藥物治療可選用抗生素、抗組胺藥以及糖皮質(zhì)激素等,但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盲目用藥。

體外射精好嗎

體外射精的安全性不是很高,可能導致避孕失敗,且易導致男女性功能障礙。因為在性生活過程中,會有少量精子在射精前伴隨輸精管的收縮從尿道流出,可能導致女方受孕。因此,體外射精并不是一個好的避孕方法。

細小病毒感染的癥狀

細小病毒感染的癥狀主要包括皮膚紅斑、關節(jié)紅腫疼痛、皮膚黏膜蒼白、乏力、心悸、胸悶等。具體癥狀有傳染性紅斑、關節(jié)病變、造血功能障礙導致的貧血以及心肌病變等。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xiàn)低熱、全身不適、頭痛、肌痛、咽痛等共同癥狀。特殊癥狀還包括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危象、血管性紫癜、肢端麻木和刺痛等。若出現(xiàn)相關癥狀,尤其是與感染者有接觸后,應及時就醫(yī)。

人流手術過程痛苦嗎

人流手術過程中是否痛苦取決于手術類型。無痛人流手術在手術過程中患者不會感覺到疼痛,因會采用吸入或注射麻醉等方式。而普通人流作為一種傳統(tǒng)方式,其手術時間雖短但疼痛感明顯。宮腔鏡人流一般可以打麻醉,手術過程不痛,但也受醫(yī)生手法影響。藥物人流則適用于懷孕早期,通過服用藥物進行流產(chǎn)。因此,如擔心疼痛,可選擇無痛人流或宮腔鏡人流并咨詢醫(yī)生建議。

人缺氧的癥狀表現(xiàn)

人缺氧的癥狀表現(xiàn)包括胸悶、呼吸頻率加快、心慌、食欲不振、頭暈等。嚴重缺氧時還可能出現(xiàn)煩躁不安、意識障礙、心率加快、血壓升高,以及皮色改變、出現(xiàn)發(fā)紺等。這些癥狀都是身體組織氧供不足導致的代謝、功能和形態(tài)結構異常變化的表現(xiàn)。

女性腋毛旺盛代表健康嗎

女性腋毛旺盛并不一定代表健康。腋毛旺盛可能是遺傳因素造成的,有助于汗液蒸發(fā)和保護皮膚,這是好的現(xiàn)象。然而,如果腋毛旺盛是由于內(nèi)分泌異常,如雄性激素水平過高導致的,可能會引發(fā)腋下汗液分泌增多和異味,對身體造成一定影響,這種情況則不好。因此,腋毛旺盛與健康的關系需結合具體情況判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