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皮下壞疽一般治療
一、治療:
1、抗生素治療:
適用于早期皮膚僅有輕微紅腫時。
方法:同時選用兩種抗生素聯(lián)合應用,靜脈滴注給藥。
常用藥物:紅霉素、青霉素、氨芐青霉素、慶大霉素等。
通常可用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之后根據(jù)敏感試驗結果,更換抗生素。
2、切開引流:
適用于皮膚出現(xiàn)暗紅或用手觸之有飄浮感時。
(1)暗紅處中央做多處、多方向對口切開:一般需做5~7切口,切口長約1cm,間距2~3c m,相互交叉呈篩狀,保證皮膚的血液供應和皮下引流通暢。
(2)凡士林紗條引流:邊切邊填入引流紗條,以免失血過多。
注意事項:
頭皮處切開時,忌橫行切口。
皮下組織不宜廣泛分離,以免造成大面積壞死。
3、植皮:
適用于大片皮膚壞死留有較大創(chuàng)面時。
4、換藥、清洗傷口:
每天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另外可以洗澡并配合理療,洗澡時可用無菌生理鹽水、1%呋喃西林溶液沖洗傷口。
5、支持療法:
加強嬰兒營養(yǎng),注意補充熱量和維生素C。
必要時少量多次給予新鮮全血、血漿或人血白蛋白。
肌內注射維生素K,以提高患兒的抵抗力和促使傷口愈合。
6、病兒體位:
以切口不受壓,敷料不被大小便污染為原則。一旦污染,應及時更換,從而避免混合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