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擲骨折一般治療
肱骨投擲骨折是不穩(wěn)定的螺旋形骨折,整復較易,而維持對位固定較難。但絕大部分骨折經保守治療可獲良好愈合。小夾板固定簡便易行,但需注意定期復查,并注意糾正上臂肌肉牽拉所致的重疊短縮畸形。懸垂石膏固定是一種安全可靠的治療方法,本節(jié)將作重點介紹。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可損害骨折端的血供,并有損傷橈神經的可能,一般不宜采用。肱骨投擲骨折合并的橈神經損傷,一般屬于受壓及挫傷后神經功能失用或神經軸突斷裂,不需手術治療可自行恢復;只有神經斷裂者需手術修補。在損傷初期較難區(qū)別的情況下,應結合骨折情況、癥狀體征及電生理檢查綜合判斷并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也有學者對手術探查持積極態(tài)度,根據探查情況行神經松解術或神經縫合術,同時行骨折內固定治療。
投擲骨折的懸垂石膏固定,能利用其重力牽引對抗肌肉收縮而糾正骨折的短縮畸形,且通過改變腕部吊環(huán)的位置和懸?guī)У拈L度,調節(jié)骨折遠側段的位置,從而糾正成角畸形和旋轉移位。具體治療方法:在骨折血腫內麻醉后健康搜索,進行手法整復。因投擲骨折骨外膜多為縱向撕裂,未完全橫斷,對骨折端火罐網的側方移位仍有束縛作用,因而在縱軸持續(xù)牽引數(shù)分鐘糾正短縮畸形的同時,側方移位一般也能得到糾正.因骨折遠側段常有外旋畸形,應注意將其內旋,以糾正旋轉分離。在屈肘90°前臂中立位,用一自腋下至手掌部的長臂石膏管型固定。在腕部橈骨莖突水平分別于前臂橈側、掌側、及背側各做一石膏吊環(huán)。先將腕頸吊帶以適當長度穿于中立位(橈側)吊環(huán)健康搜索,X線復查,并依骨折端的對線情況調整吊帶長度。骨折遠端的旋轉畸形火罐網,可通過改用掌`背側吊環(huán)予以調整。如骨折遠端過度旋前,則選用掌側吊環(huán)使之處于旋后位;如骨折遠端過度旋后,則選用背側吊環(huán)使之處于旋前位。疼痛減輕后火罐網,即指導傷員進行伸握拳活動,促進上肢靜脈回流,以利消腫。初期X線片復查可能顯示骨折端仍有較大間隙,可鼓勵患者做上臂肌肉的等長收縮訓練,通過肱三頭肌、肱二頭肌擠壓的“肌肉夾板”作用,使骨折端更好地復位火罐網?;颊咴趥?~3周內夜間必須坐位和半坐位休息,以維持石膏的懸垂牽引作用。2~3周后,可彎腰做肩關節(jié)的回轉活動(中醫(yī)“云手”)。石膏一般固定4~6周,或在3~4周后改用小夾板固定,經臨床和X線檢查達臨床愈合后即可拆除固定,行肩、肘關節(jié)功能鍛煉.
據作者百余例的經驗,肱骨投彈骨折絕大部分不需要手術治療,在懸吊石膏固定過程中,開始1周復查X線片可能骨折對位不滿意,此時不必急于改用手術治療,應仔細調整懸吊帶位置和長度,并強調患者做上臂肌肉等長收縮鍛煉,在“肌肉夾板”作用下骨折對位大多可達到治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