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隔神經鞘源性腫瘤癥狀診斷
一、癥狀
神經鞘源性良性腫瘤,多數無癥狀,往往在常規(guī)胸部X線檢查時被發(fā)現,而少數病人其癥狀常是由于機械原因引起,如胸或背部的疼痛是由于肋間神經、骨或胸壁受壓或被浸潤。咳嗽和呼吸困難是因為支氣管樹受壓,Pancoast綜合征是臂叢神經受累,Horner綜合征是頸交感鏈受累,聲音嘶啞是腫瘤侵犯喉返神經。有3%~10%的病人因腫瘤伸入脊椎,在椎管內呈啞鈴狀膨脹生長可出現脊髓受壓癥狀,下肢麻木、活動障礙。雖然患啞鈴狀腫瘤病人中,60%的病人出現與脊髓壓迫有關的癥狀,但仍有一部分無癥狀。當腫瘤生長巨大或惡變時可占據一側胸腔,使縱隔向健側移位,病人的肺臟完全被腫瘤壓縮而無功能,逐漸出現胸悶、氣短、活動后癥狀加劇,并可導致喘鳴。肺受壓后部分不張,可反復出現肺部感染,咳嗽、多痰、發(fā)熱、有些可出現急性呼吸困難。并且可使氣管移位,患側呼吸音消失,血氣分析提示低氧血癥。由于心臟的移位、腫瘤壓迫上腔靜脈可出現上腔靜脈綜合征。壓迫食管可出現吞咽困難。一般從無癥狀到有癥狀,為3個月~3年不等,有報道最長可達14年之久。縱隔神經纖維瘤惡變者很少見。惡性神經鞘瘤因生長快,癥狀出現往往較早較重,常因腫瘤侵犯鄰近的組織而出現劇痛。
二、診斷
神經鞘源性腫瘤的發(fā)病年齡20~50歲,偶爾見于兒童。男女之間發(fā)病相似。但神經源性肉瘤,多傾向于發(fā)生在患有良性神經鞘瘤的兩端年齡的病人,10~20歲和60~70歲年齡段。了解病史后依據臨床表現不易診斷。確診主要依靠術后病理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