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fā)病原因
皮膚炎癥后引起色素沉著是常見的現象。在許多面部黑變病中,色素沉著往往有許多因素參與,而常常與光敏物的存在加上曝光后引起的光敏性接觸性皮炎有關。在一些炎癥性刺激如物理性(外傷、摩擦、熱、各種放射)、化學性(藥物、原發(fā)性刺激物、變應性敏感物、光敏物)、感染因子、營養(yǎng)障礙等之后,也可引起色素沉著。
二、發(fā)病機制
其發(fā)病機制未全明了。在許多炎癥性皮膚病中組織學檢查顯示黑素細胞活性增加,這很可能是因炎癥反應使皮膚中巰基還原或部分的去除。由于巰基的減少,使酪氨酸酶活性增高而引起色素沉著。皮膚炎癥之后是否引起色素沉著不決定于炎癥的程度而是決定于皮膚病的性質,患某些皮膚病如扁平苔蘚、玫瑰糠疹、帶狀皰疹、紅斑狼瘡、固定性藥疹、皰疹樣皮炎、角層下膿皰病、神經性皮炎、蟲咬皮炎、第二期梅毒、肥大細胞病、膿皮病等之后易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膚色素沉著,其程度與炎癥的病期和強度有關,在深膚色的人和易曬黑的人表現尤為顯著。而另一些皮膚病之后色素沉著常較輕甚或色素減退。對這些差異的研究將有助于進一步闡明黑素細胞和表皮細胞之間的相互關系。此外,色素沉著持續(xù)的時間也有差異,一般在炎癥后數周或數個月,色素沉著可漸消退。但在一些基層細胞或表皮真皮交界處的炎癥過程,如扁平苔蘚、盤狀紅斑狼瘡、固定性藥疹等,由于可使黑素較易落入真皮上部而聚集在噬黑素細胞內外(色素失禁),故引起的色素沉著常十分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