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水楊酸類藥物主要為乙酰水楊酸(acetylsalicylic acid)和水楊酸鈉(sodium salicylate)。水楊酸本身因刺激性大,僅作外用,有抗真菌及溶解角質(zhì)的作用。本類藥物中最常用的是阿司匹林??诜畻钏犷愃幬锖螅芸煊晌讣靶∧c上部吸收。被吸收后水楊酸被胃粘膜、血漿、紅細胞及肝中的酯酶水解為水楊酸。2小時后,血漿內(nèi)水楊酸濃度達到高峰。水楊酸經(jīng)肝藥本酶代謝,大部分代謝物與甘氨酸結(jié)合,少部分與葡萄糖醛酸結(jié)合后,自腎排泄。但肝對水楊酸的代謝能力有限,當人體攝入過多的水楊酸藥物,水楊酸與甘氨酸、葡萄糖醛酸的結(jié)合反應(yīng)達到飽和,導致血中游離水楊酸濃度急劇上升,引起中毒。
水楊酸鹽主要由腎臟排泄,腎功能正常者內(nèi)服后,幾分鐘即可見于尿中,24小時約可排出中毒量的一半;如尿為堿性(pH7.5以上),則排泄加快3倍,6小時就可把血中水楊酸鹽下降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