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疾病病因
一、病因:
胃穿孔最常見的原因是消化性潰瘍。由于潰瘍不斷加深,穿透肌層,漿膜層,最后穿透胃或十二指腸壁而發(fā)生穿孔。穿孔后可發(fā)生幾種不同后果。如穿孔前潰瘍底已與胰肝等鄰近臟器發(fā)生粘連,形成穿透性潰瘍,此為慢性穿孔,少數病例潰瘍底與橫結腸粘連,穿孔后形成胃結腸瘺。以上兩種情況大多發(fā)生在胃,十二指腸后壁潰瘍穿孔,如潰瘍穿孔后迅速與大網膜或附近臟器發(fā)生粘連,則可穿孔周圍形成膿瘍。
二、發(fā)病機制:
胃穿孔的口徑以3~6mm多見,最小者似針尖,超過10mm者亦很少。一般胃潰瘍穿孔比十二指腸潰瘍的穿孔大,且多位于幽門附近小彎側。胃潰瘍的位置愈高,預后愈壞。賁門下的潰瘍穿孔,病死率可達80%。大彎側的潰瘍多屬惡性。急性穿孔,起初是由于胃與十二指腸內容引起的化學性腹膜炎。炎癥的范圍與程度決定于穿孔的大小。注入腹腔的量與性質,以及病人的健康狀態(tài)與反應性強弱。一般經8~12h后,轉變?yōu)榧毦愿鼓ぱ?,若注入腹腔的內容物完全無菌,甚至24h后腹腔滲出液培養(yǎng)仍為陰性。腹膜炎發(fā)生后,不論是化學性或細菌性,勢必引起滲出反應。注入腹腔的內容愈多,刺激性愈強和時間愈長,則腹腔內滲液愈多,炎癥愈明顯,并發(fā)腸麻痹愈嚴重。亞急性穿孔由于孔小或已被堵塞,腹腔漏出量少,因此僅限于右上腹有炎癥病變。慢性穿孔實際上是在未穿破之前,周圍已經愈合。如穿入胰腺,可引起局部胰腺炎癥反應;如穿入小網膜腔,由于漏出量很少,經網膜包裹后形成小網膜腔膿腫;如與膽囊或肝之臟面愈合,可形成胃膽囊瘺或十二指腸膽囊瘺,或肝下膿腫,而其他部位完全無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