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萊姆病
萊姆病的病原體是一種叫做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burgdorferi)所引起的多系統(tǒng)疾病。由于萊姆病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但主要與螺旋體的感染有直接關系,推測免疫反應也有可能參與發(fā)病。氏疏螺旋體成格蘭染色陰性,其細胞壁的外層多脂多糖可刺激巨吞噬細胞釋放細胞因子進而可引起被感染者身體局部和全身反應。
2、伯氏疏螺旋體的主要傳染源
伯氏疏螺旋體的宿主范圍非常廣,自然宿主中主要包括有人、牛、馬、犬、貓、鹿、浣熊、野兔等多種小鋸齒類動物,在多種節(jié)肢動如:鹿蠅、嘛蠅、蚊子、跳騷等均有分離到伯氏疏螺旋體,但其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通過感染的蜱蟲叮咬來進行傳播,而其他的蜱蟲雖然也能攜帶萊姆病細菌,但它們的叮咬還未被證明能傳播這種疾病。
3、伯氏疏螺旋體的蜱蟲傳播途徑
萊姆病是一種以蜱為媒介的螺旋體感染性疾病。螺旋體存在于未采食感染的蜱蟲的中腸內(nèi),在蜱蟲才食過程中伯氏疏螺旋體進行細胞分裂并逐漸進入到血腔中,幾個小時候可侵入到蜱蟲的唾液腺并童年唾液進入叮咬部位。因此犬類和人進入有感染蜱蟲的流行疫區(qū)就有可能被感染的可能性。此外伯氏疏螺旋體還可能通過黏膜、結(jié)膜以及皮膚傷口感染等方式進行傳播。
4、萊姆病的易感人群
萊姆病地域分布廣泛,人群中普遍易感,但更多見于進入或居住于林區(qū)及農(nóng)村的人群中,男性略多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