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慢性咽炎咽粘膜慢性炎癥。以咽部不適,發(fā)干、異物感或輕度疼痛、干咳、惡心,咽部充血呈暗紅色,咽后壁可見淋巴濾泡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慢性咽炎患者,因咽分泌物增多,故常有清噪動(dòng)作,吐白色黏液。
喉嚨冒黏液的鑒別診斷:
1、喉部有痰:喉部有痰是慢性咽炎的臨床表現(xiàn)。慢性喉炎患者的主要癥狀是聲嘶、喉部干燥、說話時(shí)感喉痛,常因喉部分泌物增加而覺有痰液粘附。
2、咽部粘膜彌漫充血:急性咽炎(acute pharyngitis)是咽粘膜,并波及粘膜下及淋巴組織的急性炎癥,常繼發(fā)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體之后或?yàn)樯虾粑栏腥局徊糠?。亦常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xiàn)或?yàn)榧毙詡魅静≈膀?qū)癥狀。
3、喉部堵塞感:可見于喉粘液囊腫,喉粘液囊腫多由炎癥刺激引起粘膜下粘液腺管阻塞所形成,或少數(shù)困發(fā)育期粘液腺管阻塞后腺腔擴(kuò)張,粘液儲(chǔ)留所致。臨床上小者多無癥狀,偶在喉鏡檢查時(shí)發(fā)現(xiàn),少數(shù)病例可有異物感。大者可有咽喉阻塞惑。繼發(fā)感染時(shí),有喉痛。若涉及聲門則有聲嘶或咳嗽,甚至呼吸困難,尤其新生兒或嬰兒先天性囊腫,??沙霈F(xiàn)喉阻塞癥狀。喉粘液囊腫最常見的部位是會(huì)厭舌面。喉鏡檢查見呈半球形,表面光滑,微黃或淡紅色,可吸出乳白或褐色液體。
治療: 慢性咽炎病程綿長,宜滋陰降火,清利咽喉以治本,解毒消炎,生津潤燥以治標(biāo),防治并重,去除病因,使邪去病愈。
1、黨參15克,茯苓、白術(shù)、法夏、陳皮各10克,炙甘草3克。
服法:水煎,日1劑,服兩次,20天為1療程
2、處方青黛、石菖蒲、炮山甲、紅花、昆布、僵蠶、威靈仙、細(xì)辛各10克,食醋1000毫升。
用法:藥放醋中浸泡30分鐘后,煎沸20分鐘,去渣取液,每飲少許放口中含漱,日6次。
療效:用藥1-2療程,有效率達(dá)96.4%